O与H凝集效价均高于正常值
O凝集效价低而H凝集效价高
O与H凝集效价均不变化
O与H凝集效价均低于正常值
O凝集效价高而H凝集效价低
第1题:
如果肥达试验结果为0 1:40,H 1:80,结合病史如何解释
A.可诊断为伤寒
B.为回忆反应
C.可排除伤寒诊断
D.伤寒病程早期,可继续随访
E.为其他沙门菌感染
第2题:
A、肥达反应
B、协同凝集试验
C、外斐反应
D、直接凝集试验
E、ELISA
第3题:
肥达反应结果:“O”1:320,“H”1:80.“A”1:80,“B”1:640,外斐反应:OX191:40,应考虑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斑疹伤寒
第4题:
A、伤寒早期感染
B、伤寒急性期感染
C、伤寒恢复期
D、曾注射伤寒三联疫菌
E、来自疫区健康者
第5题:
A、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B、伤寒H<1:80;0<1:16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C、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160
D、伤寒H<1:160;0<1:4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80
E、伤寒H<1:160;0<1:80;副伤寒甲、乙和丙都<1:40
第6题:
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为1∶80,TO为1∶80。入院后第12天,TH为1∶320,TO为1∶320,可诊断为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第7题:
肥达反应对伤寒有确诊价值。
第8题:
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9题:
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为1∶80,TO为1∶80。入院后第12天,TH为1∶320,TO为1∶320,可诊断为()。
第10题:
第11题:
肥达反应抗体通常在病后l周左右出现
病程第3~4周阳性率最高
部分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O”抗体效价≥1:80,“H”抗体效价≥l:160为阳性
肥达反应阳性可作为确诊伤寒依据
第12题:
肥达反应可协助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
单项“0”抗体增高可能是发病早期,提示沙门菌属感染
单项“H”抗体增高可因患其他疾病而出现的回忆反应
发热4周肥达反应阴性可排除伤寒
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可始终为阴性
第13题:
[假设信息]如果肥达试验结果为0 1:40,H1:80,结合病史如何解释
A.可诊断为伤寒
B.为回忆反应
C.可排除伤寒诊断
D.伤寒病程早期,可继续随访
E.为其他沙门菌感染
第14题:
患者张某,拟诊伤寒入院,入院后患者做肥达反应,两次的结果分别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1:80,TOl:80,TA、TB、TC1:40;入院后第12天,TH、TO1:320,TA、TB、TC1:40,则患者可以诊断为
A.伤寒
B.副伤寒(甲型)
C.副伤寒(乙型)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第15题:
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试验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 1:80,TO 1:80,TA、TB、TC 1:40;入院后第12天结果,TH、TO 1:320,TA、TB、TC 1:40。可诊断为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第16题:
A、伤寒早期
B、伤寒
C、副伤寒乙
D、副伤寒丙
E、伤寒疫苗预防接种后
第17题:
患者张某,疑似伤寒入院,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的结果如下:入院后第4天结果,TH为1:80,T0为1:80.入院后第12天,TH为1:320,T0为1:320,可诊断为
A.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乙型副伤寒
D.沙门菌早期感染
E.回忆反应
第18题:
第19题:
诊断伤寒、副伤寒的实验是()
第20题:
患者男性,25岁。持续发热6天,腹泻3~5次/日,稀便。查体:T39.2℃,P9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双肺无异常,肝脾肋下1cm。 提示:肥达试验结果为:H1:160,O1:160,TA1:40,TB1:40,TC1:40.肥达试验结果提示()
第21题:
第22题:
伤寒早期
伤寒感染期
伤寒恢复期
曾注射预防疫菌
来自疫区健康者
第23题:
伤寒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沙门菌早期感染
回忆反应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