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2.3,摩擦型桩应以()控制成孔深度。A 设计桩长B 贯入度C 持力层D 摩擦力

题目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2.3,摩擦型桩应以()控制成孔深度。
A

设计桩长

B

贯入度

C

持力层

D

摩擦力


相似考题
更多“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2.3,摩擦型桩应以()控制成孔深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桩基中性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性点以下,桩身的沉降小于桩侧土的沉降
    B、中性点以上,随着深度增加桩身轴向压力减少
    C、对于摩擦型桩,由于承受负摩阻力桩基沉降增大,其中性点位置随之下移
    D、对于端承型桩,中性点位置基本不变

    答案:D
    解析:
    在同一根桩上由负摩擦阻力过渡到正摩擦阻力,存在一个桩土位移相等,摩擦阻力等于零的分界点,该点是摩擦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和轴向压力沿桩身变化的特征点,称为桩基中性点。中性点以上,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增,中性点以下,轴向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递减,在中点处达到最大值。一般来说,中性点的位置,在初期多少是有变化的,它随着桩的沉降增加而向上移动,当沉降趋于稳定,中性点也将稳定在某一固定的深度处。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3条规定,对于摩擦型桩,由于受负摩阻力沉降增大,中性点随之上移,即负摩阻力、中性点与桩顶荷载处于动态平衡。对于端承型桩,由于桩受负摩阻力后桩不发生沉降或沉降量很小,桩土无相对位移或相对位移很小,中性点无变化,故负摩阻力构成的下拉荷载应作为附加荷载考虑。

  • 第2题:

    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摩擦桩应以()控制成孔深度。

    • A、设计桩长
    • B、持力层深度
    • C、贯入度
    • D、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2.3,摩擦型桩应以()控制成孔深度。

    • A、设计桩长
    • B、贯入度
    • C、持力层
    • D、摩擦力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摩擦型桩一般以()控制成孔深度。()

    • A、设计桩长
    • 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 C、标高
    • D、贯入度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7.4.5,打入桩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位允许偏差为()。

    • A、1/2桩径或边长
    • B、1/3桩径或边长
    • C、1/4桩径
    • D、1/3边长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正、反循环灌注桩混凝土前,对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的控制指标哪个对()

    • A、端承型≤50mm,摩擦型≤200mm
    • B、端承型≤50mm,摩擦型≤100mm
    • C、端承型≤100mm,摩擦型≤50mm
    • D、端承型≤100mm,摩擦型≤100mm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正、反循环灌注桩灌注混凝土前,对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的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
    A

    端承型≤50mm;摩擦型≤200mm

    B

    端承型≤50mm;摩擦型≤100mm

    C

    端承型≤100mm;摩擦型≤50mm

    D

    端承型≤100mm;摩擦型≤100m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6.3.9条规定,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型桩50mm摩擦型桩100mm,抗拔、抗水平力桩≤200mm。

  • 第8题: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正、反循环灌注桩混凝土前,对端承桩和摩擦桩,孔底沉渣的控制指标哪个对()
    A

    端承型≤50mm,摩擦型≤200mm

    B

    端承型≤50mm,摩擦型≤100mm

    C

    端承型≤100mm,摩擦型≤50mm

    D

    端承型≤100mm,摩擦型≤100m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与桩型有关,下面正确的是()。
    A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B

    摩擦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C

    当端承型桩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D

    当端承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E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7.4.5,打入桩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位允许偏差为()。
    A

    1/2桩径或边长

    B

    1/3桩径或边长

    C

    1/4桩径

    D

    1/3边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与下列哪一选项无关?()
    A

    土的性质

    B

    桩入土深度

    C

    桩在地面处的水平位移

    D

    桩的种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依据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要求,预制桩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个。
    A

    2

    B

    3

    C

    4

    D

    无要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钻孔灌注桩成孔深度的控制要求,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要求(  )

    A.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B. 端承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主
    C. 摩擦端承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辅,以设计桩长控制为主
    D. 端承摩擦桩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控制为主,以设计桩长控制为辅

    答案:A,B
    解析:
    A项正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2.3条第1款规定,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B项正确,第6.2.3条第2款规定,端承桩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
    CD两项错误,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端承摩擦桩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摩擦端承桩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标高为辅。

  • 第14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1.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灌注桩主筋不应小于()。

    • A、8φ12
    • B、6φ10
    • C、8φ10
    • D、6φ12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依据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要求,预制桩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个。

    • A、2
    • B、3
    • C、4
    • D、无要求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1.12,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连接可采用以下哪些方式()。

    • A、端板焊接
    • B、法兰连接
    • C、螺纹连接
    • D、机械啮合连接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3.13.6,泥浆护壁冲孔桩在成孔施工过程中应按每钻进()验孔一次,并应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验孔。

    • A、2m~3m
    • B、4m~5m
    • C、2m~4m
    • D、3m~5m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与下列哪一选项无关?()

    • A、土的性质
    • B、桩入土深度
    • C、桩在地面处的水平位移
    • D、桩的种类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某建筑桩基的桩端持力层为碎石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d为桩径)
    A

    0.5d

    B

    1.0d

    C

    1.5d

    D

    2.0d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成桩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B

    摩擦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人土深度控制应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C

    端承型桩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

    D

    端承型桩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人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控制为辅

    E

    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1.12,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连接可采用以下哪些方式()。
    A

    端板焊接

    B

    法兰连接

    C

    螺纹连接

    D

    机械啮合连接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3.1,基桩按承载性状可分为()和()。
    A

    挤土桩;非挤土桩

    B

    预制桩;现场灌注桩

    C

    摩擦型桩;端承型桩

    D

    钢桩;混凝土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1.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灌注桩主筋不应小于()。
    A

    8φ12

    B

    6φ10

    C

    8φ10

    D

    6φ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