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韦氏智力量表中智力商数在本质上表示被试的测验成绩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测验具有()。A 直接性B 间接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E 客观性

题目
单选题
韦氏智力量表中智力商数在本质上表示被试的测验成绩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测验具有()。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相对性

D

绝对性

E

客观性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韦氏智力量表中智力商数在本质上表示被试的测验成绩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测验具有()。A 直接性B 间接性C 相对性D 绝对性E 客观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 )。

    (A)文字测验

    (B)操作测验

    (c)团体测验

    (D)个别测验


    正确答案:D

    《二级技能》P189

  • 第2题:

    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  )。

    A.团体测验
    B.个别测验
    C.文字测验
    D.操作测验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2008-11)

    A:文字测验
    B:操作测验
    C:团体测验
    D:个别测验

    答案:D
    解析: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是当今国际心理学界公认的已被广泛应用的个别智力测验量表。

  • 第4题:

    韦氏智力量表属于()。

    • A、团体测验
    • B、个别测验
    • C、非文字测验
    • D、文字测验

    正确答案:B,D

  • 第5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 A、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 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C、贝利量表
    • D、格塞尔量表
    • E、丹佛测验

    正确答案:B

  • 第6题:

    1908年版比内-西蒙量表的主要创新点是()。

    • A、使测验题目总数增加到59个
    • B、首次使用"智力商数"的概念
    • C、首次使用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
    • D、建立了常模

    正确答案:A,C,D

  • 第7题:

    心理测验的性质是()。

    • A、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 B、间接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 C、间接性、绝对性和客观性
    • D、直接性、相对性和主观性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美国,常见的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有()。

    • A、汉蒙—耐尔逊心理年龄测验
    • B、库尔门测验
    • C、瑞文渐进测验
    • D、欧提斯测验
    • E、韦氏智力量表

    正确答案:A,B,D

  • 第9题:

    单选题
    韦氏智力量表中智力商数在本质上表示被试的测验成绩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测验具有()。
    A

    直接性

    B

    间接性

    C

    相对性

    D

    绝对性

    E

    客观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心理测验具有相对性,测量是将被试与他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测验结果是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

  • 第10题:

    单选题
    心理测验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A

    间接性、绝对性、客观性

    B

    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C

    直接性、绝对性、主观性

    D

    直接性、相对性、主观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是()。
    A

    比奈智力量表

    B

    韦氏智力量表

    C

    陆军测验

    D

    希一内测验

    E

    丹佛测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5广东广州)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
    A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B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

    C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量表

    D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 )。单选

    A. 文字测验
    B. 操作测验
    C. 团体测验
    D. 个别测验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WAIS-RC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评估6岁至16岁儿童智力水平的智力测验工具。其编制原理和特点与WAIS相同。它包括6个言语分测验,即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6个操作分测验,即图画补缺、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配、译码、迷津。其中的背数和迷津两个分测验是备用测验。

  • 第14题: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应该(  )。

    A. 将韦氏智力测验交给求助者,让其回家完成
    B. 翻译国外量表,并直接使用常模
    C. 根据求助者在SAS上的高分,直接给出焦虑诊断
    D. 根据测验功能,针对常模团体,对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答案:D
    解析:
    D

  • 第15题:

    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即具有()

    • A、外显性
    • B、间接性
    • C、相对性
    • D、客观性
    • E、绝对性

    正确答案:B,C,D

  • 第16题:

    韦氏智力测验是典型的团体施测智力测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韦氏智力量表中智力商数在本质上表示被试的测验成绩在常模团体中的位置,它非常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测验具有()。

    • A、直接性
    • B、间接性
    • C、相对性
    • D、绝对性
    • E、客观性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在智力测验中,不受文化因素影响的测验是()。

    • A、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 B、联合型瑞文测验
    • C、比内智力测验
    • D、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下列不属于非文字测验的量表是()。

    • A、罗夏墨迹测验
    • B、主题统觉测验
    • 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
    • D、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心理测验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 A、间接性、绝对性、客观性
    • B、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 C、直接性、绝对性、主观性
    • D、直接性、相对性、主观性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属于(  )。
    A

    格塞尔量表

    B

    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C

    贝利量表

    D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E

    丹佛测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些量表都是儿童智能评估常用量表,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4~6.5岁儿童,贝利量表适用于2~30个月的婴儿,格塞尔量表和丹佛测验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

  • 第22题: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A

    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B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贝利量表

    D

    格塞尔量表

    E

    丹佛测验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心理测验的分类中,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属于()。
    A

    团体测验

    B

    个别测验

    C

    文字测验

    D

    操作测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美国,常见的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有()。
    A

    汉蒙—耐尔逊心理年龄测验

    B

    库尔门测验

    C

    瑞文渐进测验

    D

    欧提斯测验

    E

    韦氏智力量表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