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评级系统
资产风险管理系统
经济利润核算系统
第1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系统,把信贷日常业务处理、()等全部纳入信贷管理系统中,形成覆盖信贷管理全过程的科技体系。
第2题: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业务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开发并运用(),用以监控单个授信和信贷组合的总体质量,准确地鉴别、衡量集中度、问题贷款和拨备的充足性,进而进行资本分配、贷款定价和盈利能力分析。
第3题:
信贷风险评级评估债权按时且足额归还的可能性,是度量授信对象及其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的工具,其主要用途如下:()
第4题:
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管理办法》(农银发〔2006〕303号),小企业贷款定价监测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CMS系统)为平台进行。
第5题: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应通过贷款分类达到以下()目标。
第6题:
风险评级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工具准确的、及时的风险评级,是下列哪些事项的决定因素()
第7题:
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价要素()的定量指标括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第8题:
授信主体的还款能力
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贷款的担保
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盈利状况
资产质量状况
资本充足状况
管理状况
第11题:
测量贷款预期损失率,从而通过风险加成的贷款定价转移风险、确定准备金规模和分析真实利润水平;
监控风险的总体水平及其构成和变化,进行授信组合管理;
分配经济资本,以获取最佳资本收益率;
客户选择、授信审查、监控策略的依据;
客户授信额度确认的依据。
第12题:
信贷金额
贷款定价中的风险溢价
为贷款损失确定适当的拨备
贷款组合分析和管理
第13题:
信贷风险评级的主要用途是:()
第14题:
根据监管要求,对授信业务进行风险分类,应综合考虑客户、业务和银行等方面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第15题:
内部评级是有效的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基础,是度量授信对象及其授信业务的信用风险的工具,其主要用途包括:()
第16题:
商业银行应当以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为基础,开发和运用统一的(),作为授信客户选择和项目审批的依据,并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监测以及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政策提供基础。
第17题: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明确,商业银行在贷款分类中应当做到()。
第18题:
利率风险汇总限额应与银行的规模、业务复杂性、资本充足率及其计量与管理风险的能力相一致。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的性质和其业务的复杂程度,还可以按()设定风险限额。
第19题: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评级系统
资产风险管理系统
经济利润核算系统
第20题:
授信申报、审查、审批和监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和记录;
授信额度信息;
信贷风险评级;
其他与流程相关的信息。
第21题:
银行应建立对包含各种信用风险的投资组合进行持续管理的体系
银行必须建立监测单个授信情况的体系
银行开发和使用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管理风险,应与银行业务活动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一致
银行应建立信息系统和分析技术,使管理层能够计量所有表外业务所蕴含的信用风险
银行必须建立了监测授信组合的整体构成及其质量的系统
银行在评估单个授信和授信组合时,应考虑经济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评估在不利条件下的授信风险
第22题:
不良贷款管理
风险拨备
贷款质量12级分类
呆账核销
第23题:
资本充足性指标
资产质量指标
管理稳健指标
收益和盈利能力指标
第24题:
测量贷款预期损失率;
监控风险的总体水平及其构成和变化,进行授信组合管理;
分配经济资本,以获取最佳资本收益率;
客户选择、授信审查、监控策略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