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丧失性事件”常是自杀的诱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晚期,容易自杀
抑郁症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自杀风险较低
当患者采取自杀并没有真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自杀的危险性将会降低
多次自杀未遂者的自杀风险将会降低
第1题:
下面关于自杀的说法不正确()
第2题:
有关精神疾病与自杀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第3题:
以下哪项不是自杀危险性的评估的基本线索()
第4题:
关于自杀预防的认识,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第5题:
在自杀的心理学因素中陈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是一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丧失性事件常是自杀的诱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的晚期,容易自杀
抑郁症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自杀风险较低
当患者采取自杀并没有真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自杀的危险性将会降低
多次自杀未遂者的自杀风险将会降低
第7题:
自杀危险的评估不应只做一次
自杀计划的评估包括评估自杀的即时性和致死性,包括时间、方法及方法的可获得性
自杀危险的2个高峰期是住院后刚接受治疗早期及出院后的1周或3个月
除了一般性高危因素的评估外,对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线索进行评估
自杀念头是自杀风险的有效预测因素
第8题:
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不直接导致自杀,仅为自杀的诱因
自杀行为受神经生物学的作用,单一因素往往足以引起自杀
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而自杀未遂者比例要更高
研究表明,慢性和(或)难治的躯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率与一般人群无显著性差异
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应激与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9题:
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
危机过去也就意味着自杀危险性的解除
自杀者在危机干预中虽可缓解,但绝望的意念仍可能使他们采取自杀行动
不能与有自杀念头的人谈自杀
以上均是
第10题:
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常成为自杀的直接原因或诱因
自杀者自杀前经历的生活事件通常属于丧失性事件
自杀未遂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认知模式
自杀未遂者通常有各种慢性的负性情绪
自杀未遂者的行为通常具有计划性和条理性,很少有冲动性和盲目性
第11题:
对于抑郁症的自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12题:
全国性自杀预防机构的发展目标不包括()
第13题:
自杀的三级预防,错误的是()
第14题:
下列有关自杀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
儿童期的自杀率虽然较低,存有自杀意念的儿童也占少数。
青少年期容易在同一性和同一扩散性上产生问题,容易由小事产生自杀倾向。
成年早期的人群在健康、工作、家庭上产生问题外加消极的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方面的强烈冲突和损失时,往往是自杀的预警。
老年期因身体机能衰退、疾病引起严重的社会脱离是自杀的危险因素。
第16题:
抑郁症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
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如出现情绪的突然好转,应警惕自杀的可能
抑郁症的自杀只出现在疾病的高峰期,在疾病的缓解期没有自杀风险
加强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第17题: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会勾起其自杀的愿望
受自杀困扰的人往往愿意别人与他讨论自杀问题
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是一种解决困难的契机
故意避免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会使自杀者因被困扰的情绪无从分解而加重情绪问题,最终无法走出自杀的泥潭
第18题:
建立自杀的急诊救治系统,提高对自杀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避免寻找自杀未遂者导致自杀的原因,以免触及其伤心处而导致再次自杀
同情和理解有自杀行为者,帮助自杀未遂者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适当解决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避免不断受到影响而再度自杀
发现和解决自杀未遂者自杀的原因
第19题:
降低自杀率
降低自杀未遂率
降低抑郁症患病率
开展提高公众对身边发生的抑郁症和自杀问题的认识等健康教育
第20题:
通过各种途径流露出消极悲观情绪,表达过自杀意愿者
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性事件者
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再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出现人格改变如冷漠、孤僻、抑郁、绝望等。
以上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