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有关ABCD陈述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
B、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清晰性,能够清楚地告诉教师与学生目标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C、过分强调行为结果
D、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学习目标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就目前行为矫正的应用而言()
第5题:
简述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的编写。
第6题: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第7题:
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
第8题:
简述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编写方法。
第9题:
第10题:
外显的行为要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
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心理测验所测检的是( )。
A.智力本身
B.人格本身
C.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
D.情绪与情感
第14题:
第15题:
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包括()
A外显的行为要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
B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
C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D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
第16题:
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行为是内隐的心理,心理是外显的行为。
第17题: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法,适用于编写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也比较适合与编写认知领域的目标,其撰写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品德的差异性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外显行为测评来了解与认识个体内部的德行。
第19题: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第20题:
简述行为目标的编写方法。
第21题:
智力本身
人格本身
情绪与情感
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
第22题:
外显行为的变化和内隐的心理过程具有同等地位
内因的心理过程为主,外显的行为变化为辅
外显的行为变化为主,内隐的心理过程为辅
内隐的心理过程高于外显行为的变化
第23题:
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行为
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