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的芦花
廿四桥的明月
西山的虫唱
钓鱼台的柳影
荔枝湾的残荷
第1题:
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
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
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
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
第2题:
第3题:
《故都的秋》一文概括的北国秋景是()
第4题:
《故都的秋》一文为了突出北京秋“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运用了()
第5题:
《故都的秋》一文贯穿全文的手法是()
第6题:
《故都的秋》一文的写作手法是怎样的?
第7题:
《故都的秋》一文主要选自()
第8题:
《闲书》
《伤逝》
《薄奠》
《迟桂花》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对比
反衬
夸张
第12题:
北京
南京
西安
开封
第13题:
第14题:
《故都的秋》是一篇记游散文,赞美了()
A北平的秋
B青岛的秋
C苏州的秋
D厦门的秋
第15题:
《故都的秋》是朱自清的作品。
第16题:
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第17题:
《故都的秋》中的“秋”是怎样的?
第18题:
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作者在写故都之秋时,为什么要提到“南国之秋”?
第19题:
南国的秋,当然是也有他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
第20题:
陶然亭的芦花
廿四桥的明月
西山的虫唱
钓鱼台的柳影
荔枝湾的残荷
第21题:
对比
排比
比拟
比喻
第22题:
对比手法
夸张手法
象征手法
比喻手法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