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注入量
最小注入量
平均注入量
最后一次注入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水池满水试验中,水位观测的要求有:()。
第5题:
确定黏性土渗透系数的注水试验宜采用下列哪项?()
第6题:
某地质土为黏性土进行注水试验,试验深度不大,可采用()。()
第7题:
试坑单环法
试坑双环法
钻孔法
试坑单环法、试坑双环法
第8题:
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干24h
第9题:
水池注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水池注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第10题: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
试坑双环注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常水头注水试验
第11题:
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同时测水池内水位→整理试验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第12题:
最大注入量
最小注入量
平均注入量
最后一次注入量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构筑物水池满水试验程序应为()。
第17题:
试坑双环注水试验结束的稳定条件是,向内外环同时注水使之保持10cm高的水深,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15min量测一次,连续量测2次,以后每隔3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量测5次,当连续2次观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注入量的10%时,试验即可结束,取()作为计算值。
第18题:
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程序为()。
第19题:
连续5次量测的注入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1/min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01/min
第20题:
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资料整理
水池注水-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资料整理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资料整理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位观测-资料整理
第21题:
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高度为设计水深的1/3
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注水至设计水位12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第22题:
注水: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4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外观观测:对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露时,再继续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
水位观测: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24h,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1mm
蒸发量的测定: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的蒸发量,可设现场蒸发水箱,并在水箱内设水位测针进行测定
注水实验中,每次注水后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
第23题:
水池注水→试验准备→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水池注水→试验准备→蒸发量测定→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蒸发量测定→水池内水位观测→整理试验结论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第24题:
试坑双环法
试坑半环法
试坑单环法
压力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