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
权利人
权属性质
土地分类
土地用途
第1题:
土地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宗地位置、界线、权属和使用状况等调查。
第2题:
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违约缺席指界的,调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方。违约方在()日内未提出异议或未提出重新指界的,按调查结果认定权属界线。
第3题:
根据权源文件上记载的土地的位置、()等信息,将土地权属界线直接标绘或到实地经过指界由调查人员将界线调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并与相邻权属单位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第4题:
实地调查是利用权属资料结合实地情况,将权属界线展绘于工作底图上。其常用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不包括()。
第5题:
农村土地地类界线调绘时,当影像反映的界线与实地一致时,调绘的地类界线应严格与影像反映界线保持一致(重合),移位不得大于图上()mm,否则应重新标绘。
第6题:
当影像反映的界线与实地一致时,调绘的地类界线应严格与影像反映界线保持一致,移位不得大于图上()mm,否则应重新标绘。
第7题:
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第8题:
当影像上地类界线与实地一致时,将地类界线直接调绘到调查底图上
当影像不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将地物补测后重新绘制调查底图
当影像不清晰、或实地地物与影像不一致时,采用实地测量方法,将地物补测到调查底图上
当有设计图、竣工图等有关资料时,可将新增地物的地类界线直接补测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但必须实地核实确认
将地物的坐落、权属性质、权属单位、图斑编号、地类编码、耕地类型、线状地物宽度等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
第9题:
第10题:
最低级
下一级
上一级
最高级
第11题:
界址点的选取原则,一是实地点位明显,便于找寻;二是便于用文字描述其位置
当土地权属界线与境界线重合(一致)时,土地权属界线和境界线用不同颜色的线分别进行表示
确权调查时,如双方违约缺席,国土部门应重新安排确权时间另行通知再次进行确权
对每个选定的界址点的位置都要用文字进行描述说明,说明只要大体体现界址点位置,不需要太具体
对依附于山脊、山沟等不明显地物走向的界址线,可借助立体观察或参照地形图将山脊线或山谷线标绘准确,准确的山脊线或山谷线就是界址线的位置
第12题:
提高调绘的工作效率
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
将各种地类的位置、符号在调查底图上标绘出来
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室内完成
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
第13题:
权属调查阶段中,按宗地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将()调绘或标绘在调查工作底图上或直接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
第14题:
在进行土地权属现场指界时,在图上还要标清权属界线的拐点,若实地拐点为固定地物,可直接用半径()mm的圆圈在图上作标记。
第15题:
农村土地调查权属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包括()。
第16题:
线状地物与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重合时,线状地物调绘在准确位置上,其他界线只标绘()界线。
第17题:
综合调绘法的作用包括()。
第18题:
以下关于地类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关于线状地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第20题:
直接判读
间接判读
关系距离交会
坐标展绘
第21题:
综合调绘法可以将大量外业调绘工作提前到室内完成,减轻外业调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调绘的工作效率
综合调绘法是农村土地调查中地类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内业判读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室内解译采用的方式有直接目视判读标绘、立体(具备立体像对时)判读标绘以及直接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解译及标绘
全野外调绘法就是持调查底图直接到实地,将影像所反映的地类信息与实地状况一一对照、识别,将调查结果直接形成能够反映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原始调查图件和资料
全野外调绘法耗时耗力,地类调查应全部采用综合调绘法
第22题:
1
1.5
2
5
第23题:
0.1
0.2
0.3
0.5
第24题:
界址
权利人
权属性质
土地分类
土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