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试述霍桑实验的结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


    正确答案:社会人

  • 第2题:

    试论霍桑实验的结论,并对其做一简要评论。


    正确答案:梅奥和其学生所做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说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这些规范是在人际关系中自发形成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霍桑实验的缺陷在于其对实验的假设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而且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偏见。但是霍桑实验有其积极意义,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启发和帮助。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活动的积极性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的奠基石。从客观效果上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也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裨益。

  • 第3题:

    试述梅约在霍桑试验中得出人是“社会人”的结论。


    正确答案: (1)在提高生产率的刺激因素中,金钱或经济激励只是第二位的,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头等重要的。在生产或工作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比物质奖励和管理制度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特殊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4)领导者必须注重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型。这种新型领导要能理解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与职工培养感情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 第4题:

    简述霍桑实验的结论。


    正确答案: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4)存在霍桑效应(对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

  • 第5题:

    霍桑实验的结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士气;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 第6题:

    问答题
    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霍桑试验及其结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1932),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该实验导致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霍桑实验的结论.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霍桑实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 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霍桑实验。

    正确答案: 1)霍桑实验中的一部分是以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研究。
    2)这一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室研究阶段、访谈研究阶段和观察研究阶段。
    3)说明企业组织首先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人与团体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激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工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感受到他们的团体在工厂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这一研究说明了非正式组织在经济企业中的重要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梅约在霍桑试验中得出人是“社会人”的结论。

    正确答案: (1)在提高生产率的刺激因素中,金钱或经济激励只是第二位的,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头等重要的。在生产或工作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比物质奖励和管理制度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特殊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对其成员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4)领导者必须注重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型。这种新型领导要能理解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与职工培养感情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论霍桑实验的结论,并对其做一简要评论。

    正确答案: 梅奥和其学生所做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说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这些规范是在人际关系中自发形成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霍桑实验的缺陷在于其对实验的假设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而且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偏见。但是霍桑实验有其积极意义,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启发和帮助。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活动的积极性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的奠基石。从客观效果上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也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裨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霍桑实验得出了一项的重要结论:人是群体人而不是社会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下列不属于霍桑实验四个阶段的是()。

    • A、工厂照明实验
    • B、谈话研究
    • C、继电器装配试验
    • D、计算出结论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们在组织管理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开始强调人的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简述霍桑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和积极影响。


    正确答案: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霍桑试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促进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关注,管理人员开始主动寻求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和激励士气,使得人际关系研究成为研究管理的一种普遍的方法,并掀起了一场人际关系运动。

  • 第17题:

    问答题
    霍桑试验的结论包括哪几个要点?

    正确答案: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的满足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中较为典型的有照明实验与福利实验。进行照明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工作途径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福利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福利措施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
    (1)在影响员工工作效率、效果的众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
    (2)时间照明等工作条件和福利的改善,对生产效率与效果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轻微的,而人的精神作用是永久的与强大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通过霍桑试验,梅奥得到了那些结论?

    正确答案: 通过霍桑试验,梅奥得出的主要结论:
    1)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表现为通过激励职工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霍桑实验的结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士气;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霍桑实验说明了什么?试对霍桑实验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霍桑实验表明: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说来霍桑实验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际活动积极性的因素,除客观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明显。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取决于人际活动的积极性。
    (3)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是由社会规范决定的。
    (4)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与正式群体是相互依存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我们认为霍桑实验有其缺陷:
    (1)霍桑实验中梅奥等人对实验的理论假设不全面、不完整,在实验方法上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
    (2)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解释没有科学的公正感,在实验过程中有政治和阶级的偏见。
    (3)从政治立场上看,霍桑实验的设计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
    但是,霍桑实验开辟了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人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这是无可置疑的。尤其是对人际交往活动的积极性的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石。从客观效果上看,这一研究成果的推广,确实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对促生产力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对人的看法上,通过霍桑实验,你可以得出哪些不同于传统看法的结论?

    正确答案:
    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不同于传统看法的结论有:
    (1)必须有新型的人际关系型领导者,他们能理解工人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行为,善于倾听意见和进行交流,并借此来理解工人的感情,培养一种在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之间维持平衡的能力,使工人愿意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
    (2)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3)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
    (4)士气,也就是工人的满意感等心理需要的满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工作方法、工作条件之类物理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
    (5)在官方规定的正式工作群体之中还存在着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的规范和维持规范的方法,对成员的影响远较正式群体为大,因此管理者不能只关注正式群体而无视或轻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
    (6)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霍桑试验?

    正确答案: 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一系列试验。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车间照明试验,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访谈计划试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霍桑实验的步骤。

    正确答案: (1)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2)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