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
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
有才华、有人品、有道德、有责任
第1题:
第2题:
经验课程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儿童的()、()、()是课程的基本内容。
兴趣;动机;经验
略
第3题:
中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的中国公民。
第4题: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第5题:
()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第6题:
()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传授道德社会性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品德实践力为首要和核心目标的正规课程。
第7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提高学业水平成绩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提高身体素质
提升文化素养
第11题:
学科性德育课程
活动性德育课程
德育隐性课程
德育显性课程
第12题:
更符合现代德育发展性的要求
具有层次性
依据年龄阶段特点合理设计德育目标
更符合受教育者实际情况
第13题:
第14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第15题: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
第16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
第17题: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指出不属于影响现在德育成效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是()。
第18题:
体现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的是()
第19题: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第20题:
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
教育原则
德育目标
第21题:
语文
品德与社会
各学科
思想品德
第22题:
明确了培养目标
加强了德育
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结构
调整了各学科所占的课时比例
设计了“五四”和“六三”两种学制的课程安排
第23题:
效果理想化
目标碎片化
内容抽象化
课程实施片面化
第24题: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
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
有才华、有人品、有道德、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