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开始推行,时至今日已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塑料袋都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有些超市甚至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目前,民众去超市购买物品时,导购员都会询问是否需要塑料袋,大部分顾客都会同意,但其实我国早就推出了“限塑令”,不过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成为各大商家增加收入

题目
问答题
“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开始推行,时至今日已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塑料袋都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有些超市甚至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目前,民众去超市购买物品时,导购员都会询问是否需要塑料袋,大部分顾客都会同意,但其实我国早就推出了“限塑令”,不过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成为各大商家增加收入的手段。我国“限塑令”变为“卖塑令”,塑料袋屡禁不止,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考题
更多““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开始推行,时至今日已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相关问题
  • 第1题:

    面试热点:限塑令令行禁止重在执行力发威

    【热点背景】

    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2020年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在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等一系列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必须要下降到30%。

    这次国家发布的《意见》十分明确,分步骤、分领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到2020年底,各个省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我们在两年时间内使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明显减少,塑料替代品得到推广并广泛使用,这对于环境的保护十分有益。当然公众对此政策的实施也拭目以待。

    无独有偶,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依据这个限塑令文件,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限塑令实施13年来,民众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依旧未改,限塑令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塑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有效遏制白色垃圾的井喷式增长。

    现如今外卖和快递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并且很快成为限塑令执行的盲区和重灾区。基于此提出新的限塑措施势在必行,众望所归。

    【模拟题】

    近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公布,《意见》指出2020年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及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在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等一系列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必须要下降到30%。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分析政策的目的及意义。此次出台的新版“限塑令”分为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成了2020年、2022年、2025年这三个时间段,更加明确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目标,细化了任务导向,有利于限塑令更加有效地落实,充分发挥限塑令的作用,倒逼新兴外卖、快递等行业规范塑料的使用,督促人们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分析此项政策存在的问题。(1)塑料制品替代品无法广泛推及。现有替代品价格高,难以广泛推广。(2)观念难以快速转变。塑料制品使用已成习惯,在一时之间习惯难以改变。(3)限塑令落地的监管渠道不够畅通。塑料制品使用的行业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十分庞大,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十分困难。(4)商家的逐利心理不可避免。塑料制品成本低、方便优惠,商家为了牟取从而忽略了其他的社会影响,不会积极推行限塑令。

    3.提出有效落实此项政策的措施。(1)逐步加快塑料制品的研制并投入使用。加快科技研发,配合政策实施,双管齐下逐步减少直至杜绝使用对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的塑料制品。(2)加大对于新限塑令的宣传。使用“六进”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人熟知要求并积极参与。并且对于政策及塑料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加强政策的普及性。(3)畅通监管渠道。对于限塑令的落实实施要求、落地、监督、奖罚“一条龙”模式,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商家进行监督举报,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4)强化奖惩。对于违规的商家加大惩罚力度,对于落实到位的商家实行政策、税收、租金等的优惠,鼓励大家积极响应限塑令。

  • 第2题:

    很多农贸市场,对超塑料袋的使用几乎是不闻不问。执法部门对于超塑料袋往往采用突查的方法,但商贩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检查时,超薄塑料袋就被藏了起来,不见踪迹;检查一结束,却仍是老样子。处罚力度小也是“限塑令”难以彻底执行的原因之一。小商贩们一天的营业额三五百元,执法人员对其处罚时,金额多在数十元至百余元间,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很难起到警作用。同时,整个限塑工作事关工商、质监、城市执法、环保等多个行政部门,多部门管理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最终导致无人管理。
    这段文字没有告诉我们的是:

    A. 塑料袋泛滥在于监管缺位
    B. 执法部门的限塑检查应有常态机制
    C. 三个和尚没水吃
    D. 农贸市场是最大的塑料袋流出地

    答案:D
    解析:
    A、C对应最后一句“多部门管理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最终导致无人管理”,说明监管缺位和多头管理;B项对应第二句和第三句“执法部门对于超塑料袋往往采用突查的方法,……检查时……检查一结束……”,说明不能只突击检查,要建立常态机制;文中虽然提到了农贸市场,但没有说是“最大的”流出地,所以D项错误。

  • 第3题:

    让“限塑”成为一种自觉

    【背景链接】

    不少人都熟悉这样的生活场景:逛菜市场时,往往还没想好买什么,就先随手扯个塑料袋备着。近年来,随着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兴起,塑料餐具、塑料盒等塑料制品的消费量也十分可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塑料制品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依然是值得探讨的现实课题。

    【专家解读】

    [提出观点]

    小小塑料袋,需要治理的大智慧。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更好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

    [综合分析]

    “白色污染”,危害巨大。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也正因此,我国早在2008年6月就开始施行“限塑令”,以期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塑料袋的成本,从而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实现环境友好。

    走过11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20万吨。随着环保理念的增强,很多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但也应看到,与预期相比,“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在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商家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保鲜膜、保鲜袋等塑料制品;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简化执行为“卖塑令”。在菜市场、小超市等场所,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限塑令”也不断遭遇新难题。

    “限塑令”成效打折扣,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合适的替代品。塑料袋方便、便宜、应用广泛,其替代产品要么价格高,要么不实用。近年来,国内可降解塑料技术虽然取得突破,但相关产品的物理特性和生产成本都与传统塑料袋有较大差距,难以完全替代。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没有全面“禁塑”。事实上,目前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中,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与此同时,“白色污染”涉及面广、主体多,监管对象“小散多”,执法难度大、成本高。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几毛钱的收费也难以起到价格杠杆作用。

    [参考对策]

    小小塑料袋,需要治理的大智慧。相关机构应肩负起引导和监管的责任,一方面与时俱进完善“限塑令”,对不同领域塑料制品提出分类管理要求,辅以配套细则,将外卖、快递等行业纳入“限塑令”范畴,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另一方面,应强化监管,针对塑料袋的限产、限售、限用形成监管合力,严堵不合规塑料袋进入市场,同时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让“限塑令”落到实处。

    防治“白色污染”,离不开社会、市场和公众的力量。例如,可积极研究替代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替代产品一时难以成熟推广的情况下,不妨在可重复使用方面进行创新,此外,应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促进公众改变消费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限塑”。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4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文中课题组未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随机访谈法
    C.实地观察法
    D.实验调查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查找。
    根据文段第③段第二行“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知文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排除A、C选项。根据文段第⑤段第二行“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可知文段采用了随机调查法,排除B选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第5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下面这段文字最可能位于哪两段之间?
    通过比较还可看出,“限塑令”实施以来,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执行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农村居民出门不自备购物袋的比例占到了35.5%,明显高于城市居民22%的比例。就总体来看,出门自备购物袋的居民比例仅为25%,大多数人还未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A.②与③之间
    B.③与④之间
    C.④与⑤之间
    D.⑤与⑥之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填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说明前文已经比较了城乡居民对“限塑令”的实施情况。这段话主要是总结前文,得出结论:城乡居民在 “限塑令”的执行程度上存在差距。农村居民还未养成良好的习惯。文章只有第③段对比了城乡居民的“限塑令”实施情况,因此这段话应该接在③之后。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第6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关于“限塑令”,下列哪项不是调查组给出的建议?

    A.扩大限塑范围
    B.设立专项基金
    C.加大宣传力度
    D.政府加强监管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查找。
    A项对应第⑤段“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故A项不是调查组给出的建议。
    B项对应第⑤段“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对应第④段“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排除。
    D项对应第⑥段“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故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 第7题:

    社会上有人认为“限塑令”没见多大成效,反而加大了消费者负担,谈谈你对“限塑令”的看法。


    正确答案:(1)对于限塑令的颁布实施,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对待。“限塑令”的颁布实施,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一定不便或者增加了小部分额外开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确的是:限塑令不是要改变塑料袋的免费或收费,而是要通过收费的方式让人们无法再对大量使用塑料袋无动于衷并心安理得,由此来激发人们长期被“免费使用”所蒙蔽的责任意识,并最终通过广泛被激发的责任意识来达到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目的。
    (2)料袋等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危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超薄塑料购物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限塑令”可以有效遏制“白色污染”,对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政府要加大使用塑料袋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加强对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企业,把“限塑令”真正落实到位。与宏大的环保价值相比,“限塑令”给居民所带来的不方便,只是暂时的。想一想小小塑料袋所蕴含的宏大的环保价值,暂时的不方便一定会随着大家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树立和习惯的养成而消失。汶川大地震极大激发了我们对手足同胞的责任意识,希望这种责任意识在小小塑料袋中同样能得到完美体现,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努力承担一小份环保命题下的宏大责任。

  • 第8题:

    浅色的物体让人感觉比深色的物体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限塑令有没有激发社会的环保意识?


    正确答案: 一方面:限塑令没有也无法达到它的环保目的。
    一、人们依然在用塑料袋,并且因为只有几毛钱的微不足道的付出,所以人们依然在随意丢弃塑料袋。
    二、塑料袋的回收机制没有跟随着建立起来,既然市面上的塑料袋都是统一材料可回收的,那为什么回收废品的不愿意出价专门回收塑料袋?只要塑料袋不能以这种广泛存在的形式集中,就无法避免污染环境的恶果。
    三、限塑令的范围实在有限。限塑令只对大超市和正规商店有效,一旦到了自由市场。
    它就根本不起作用。人们每天买菜必须得有东西装吧,就算是用布袋,不同菜总要分类吧,摊主是绝对会送你一个劣质塑料袋的。你只要买两次菜就会明白廉价塑料袋的重要性普遍性和必要性了。
    四、限塑令无法限制塑料包装袋,而塑料包装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远比塑料购物袋大得多。塑料购物袋至少还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劣质的一次性塑料袋除外,当然这种塑料袋也不多),而塑料包装袋绝大多数都无法重复使用,只能丢弃,限塑令对保护环境是杯水车薪。
    五、限塑令的实施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当然,牺牲得极少)为基础的,这样做既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处罚”,又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甚至适得其反,这种利益损害型的环保方式甚至会降低人们的觉悟。
    所以我认为,解决塑料袋最根本的方法是研制底成本又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纸袋代替塑料袋。

  • 第10题:

    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叫做()。

    • A、萎蔫系数
    • B、下塑限
    • C、上塑限
    • D、田间持水量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限塑令”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多不便,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1)自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自此,在法律意义上,中国正式告别了免费使用塑料购物袋时代。“限塑令”的颁布实施,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一定不便或者增加了小部分额外开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确的是:限塑令不是要改变塑料袋的免费或收费,而是要通过收费的方式让人们无法再对大量使用塑料袋无动于衷并心安理得,由此来激发人们长期被“免费使用”所蒙蔽的责任意识,并最终通过广泛被激发的责任意识来达到减少使用塑料袋的目的。
    (2)料袋等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危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超薄塑料购物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限塑令”可以有效遏制“白色污染”,对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政府要加大使用塑料袋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加强对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企业,把“限塑令”真正落实到位。与宏大的环保价值相比,“限塑令”给居民所带来的不方便,只是暂时的。想一想小小塑料袋所蕴含的宏大的环保价值,暂时的不方便一定会随着大家良好的环保意识的树立和习惯的养成而消失。汶川大地震极大激发了我们对手足同胞的责任意识,希望这种责任意识在小小塑料袋中同样能得到完美体现,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努力承担一小份环保命题下的宏大责任。

  • 第12题:

    单选题
    土的体积不再随含水率减小而减小的界限含水率是()。
    A

    液限

    B

    塑限

    C

    缩限

    D

    塑性指数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限塑令”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快递、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塑料制品使用量反而增加了,因此有人认为,只有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塑令”。规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吸管等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才能在根本上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下列各项最好地总结了上述论证缺陷的是:

    A.假设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塑料制品的主要类别
    B.忽视了塑料制品生产成本低廉,短时间内难以被替代
    C.忽视了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塑料制品具有了可降解性
    D.默认了除“禁塑”外的其他方法都不能有效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缺陷”,确定为论证缺陷。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只有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塑令”即规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吸管等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才能在根本上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塑料制品的主要类别”说明了全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在根本上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否定了论点,所以该项能够指出题干论证的缺陷。
    B项:“短时间内难以被替代”不代表长时间内的情况,与论点无关,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的缺陷
    C项:“越来越多的塑料制品具有了可降解性”,不能确定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能否变成可降解性,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的缺陷
    D项:“除“禁塑”外的其他方法都不能有效降低塑料制品的使用量”,说明了加强禁塑令的必要性,为支持论点的选项,不能指出题干论证的缺陷

  • 第14题:

    “限塑令”十年,该反省的很多
      
      【背景链接】
      
      十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限塑令”,规定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商品零售市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十年后的2018年年底,广州发布意见,提及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倡导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减少包装性废物。
      
      【提出观点】
      
      “限塑令”已走过10年,用塑料袋要付钱,这种观念确实在许多大型商场深入人心。但是与这种环保倡议相抗衡的是,广大中小型超市、店铺和肉菜市场,没过几年,就重新广泛把塑料袋当做了销售商品的标配。因此这些年来,白色污染并未从根源上减少。因为实施效果参差不齐,更没有明显的处罚案例,限用塑料袋的理想被大大稀释。
      
      【综合分析】
      
      一、培养出了购买塑料袋的习惯性消费。如今的现状是,人们上超市鲜有自带购物袋的,大部分是直接在埋单的时候加买塑料袋。许多质量良好的塑料袋可能还不用1元一个,相比于大单购物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尽管塑料袋不再免费,反而“培养”出一种习惯性消费,这在不少市民中相当有市场。
      
      二、商家没有动力推广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的观念。既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塑料袋已经成为大型超市一项稳定的收益,不提供免费胶袋也不再会吓跑客人。那么广大商家自然也不会再有动力去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推推广环保购物袋。相反,提供有LOGO的质量好的塑料袋还能反复使用,起到明显的品牌宣传效果。
      
      三、做到真正“限塑”,行政收到很难奏效。在市场供需双方的共同消解之下,限塑令已经很难起到当初的效果。一方面是环保袋的泛滥,成为家家户户新的“废物”,另一方面,塑料袋的使用在买卖原则下继续盛行。如果要真正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行政手段是很难奏效的。毕竟使用塑料袋不等于立刻污染环境,远没有控制公开吸烟那么迫切。何况很多超市还自称其塑料袋是“可降解材料”。这就让行政部门更不容易展开处罚。
      
      【应对措施】
      
      要限制消费者行为,始终要回归到经济手段。这就意味着必须增加使用塑料袋的成本。比如使用塑料袋,埋单就要自动生成附加一定百分比的支出,类似常见的餐饮“服务费”。此举短期内必然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心理抗拒,甚至影响超市的口碑。但是如果有关部门在背后持续发力促成的话,那么将来还是有可能形成行规的。至于消费者,因为有了这个明显负担的增加,相比于直接购买袋子,也更会有一种交“环保税”的直观感受。
      
      当然,要实现真正从源头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首先还是要消灭广大肉菜市场中出现买菜必有袋的情形。其次,就要在经济上真正增加购买负担,才能让消费者形成明显的心理对比,进而产生反省,重新约束自己的不环保行为。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15题:

    “限塑令”难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原因很简单。首先,“限塑令”只是“限”而不是“禁”,同时,“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明确等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其次,“限塑令”涉及政府多个部门,权责不明的结果往往造成“九龙治水”,导致“限塑令”难以真正落实。同时,市场上目前的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公众环保意识没有明显提升,这些都加剧了问题的恶化。
    以下对“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够
    B.涉及的政府部门过多导致权责不明
    C.作为替代品的可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
    D.公众环保意识不强

    答案:A
    解析:
    由“‘限’的范围有限、处罚力度不明确等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可知,文段说的是“处罚力度不明确”,而非“处罚力度不够”,A项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A。

  • 第16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城乡“限塑令”实施状况比较
    B.市民环保意识调查
    C.“限塑令”实施情况调查
    D.市民眼中的“限塑令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标题选择。
    文章手段介绍国家发布通知实施“限塑令”,但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课题组为了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展开调查。②~⑥段分析了调查的结果。文章属于“总-分”结构,主要是通过调查得到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
    A项“城乡比较”只在第③段出现,表述片面,故A项错误,排除。
    B项“环保意识”只在第④段出现,表述片面,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实施情况调查”表述错误,此调查主要是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故C项错误,排除。
    D项全面概括文章的重点,故D选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第17题:

    (一)①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主要试点为超市、集市以及农贸市场等消费集中地。“限塑令”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购物袋收费,消费者对此褒贬不一,但这一举措在推动“限塑令”有效实施方面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2014年5月,为更好地了解公众对“限塑令”的态度与看法,本课题组展开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②第一,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与态度。调查数据显示,84%的市民表示知道“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12.5%的市民听说过“限塑令”,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意义;其余3.5%则完全不了解“限塑令”。另一方面,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7.5%的市民持否定态度,另有9.5%认为“限塑令”实施与否无所谓。根据市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市民对“限塑令”的认知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支持程度也比较乐观,但仍有将近20%的市民对“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表示不理解。
    ③第二,“限塑令”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限塑令”颁布后市民行为的改变,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实施“限塑令”以后确实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然而,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在农村集市、小商店等地方,商家仍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相反,在城市,大超市基本上是有偿提供塑料袋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大小超市塑料袋的使用率不到30%,环保布袋的使用率却超过30%。
    ④第三,通过“限塑令”执行看市民环保意识。从访谈中得知,市民在超市不用塑料袋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袋有偿提供,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而不是因为了解塑料袋危害环境才主动减少使用。问卷调查中“您了解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吗?”一题的分析结果显示,对塑料袋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了解的仅占1%;大部分市民对塑料袋危害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影响市容市貌、不易分解等,但是当问及更具体的危害时,则纷纷表示不知道。实际上,塑料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会给人、生物、大气及土壤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⑤第四,公众对“限塑令”未来的展望。针对由商家赚取塑料袋销售利润这一问题,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90.5%的市民认为对于这笔费用应成立专门的基金应对塑料袋污染问题。我国目前在对待环保问题时,主要是政府财政在提供资金,缺少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对于是否应该扩大限塑范围这一问题,47%的市民表示赞同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调查中还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新政策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在他们看来,“限塑令”实施以来,执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有7.5%的市民希望可以恢复以前免费使用塑料袋的制度。
    ⑥此外,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市民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限塑令”的执行与监管力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民的环保意识已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成就。

    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符?

    A.大多数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的态度
    B.“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环保意识提高使人们减少使用塑料袋
    D.某些特定场合限塑可能给人带来不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
    A选项对应文段第②段“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A选项符合文意。
    B项对应第③段“‘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选项符合文意。
    C项对应第④段“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故C项与原文不符。
    D项对应第⑤段“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D选项符合文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 第18题:

    土的体积不再随含水率减小而减小的界限含水率是()。

    • A、液限
    • B、塑限
    • C、缩限
    • D、塑性指数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土样A的液限和塑限分别为30%和15%,土样B的液限和塑限分别为10%和6%,则A土样中含有的粘粒比B土样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限塑令。国家实行“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因为塑料制品在大自然中难以降解,通常会保存()?

    • A、0-10年
    • B、10—50年
    • C、50—100年
    • D、100—200年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称为()。

    • A、上塑限;
    • B、塑性值;
    • C、下塑限;
    • D、塑性指数。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在与客户讲话时,话务员音量表述正确的是()。

    • A、越大越好
    • B、适中,让客户感觉舒服
    • C、越小越好
    • D、根据客户情况来,客户大我们的就比客户更大,客户声音小我们就小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多年前,国家颁布了“限塑令”,使塑料袋满天飞的“白色污染”很快得到改观。但今天,各地的集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限塑令”仿佛被人遗忘了。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塑料袋泛滥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合法销售的塑料袋更是给“限塑令”带来了“限塑”变“卖塑”的尴尬。对“限塑令”的执行难的问题,有关部门都应认真反省,积极行动,避免“限塑令”继续尴尬下去。
    归根结底,“限塑令”施行不畅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咎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限塑令”尚处于仅“限”不“罚”状态,各地工商部门对非法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查处不严,即便查到也多以教育整改为主,违法者违法成本过低;二则在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大多数人都能认为市场上提供免费塑料袋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需要为塑料袋买单,花几毛钱也无关痛痒,尚未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三是尚未有更合适的塑料袋的替代产品,环保塑料袋和纸质包装对于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家来说成本过高,推行困难。
    在我国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有关部门不能让失效的“限塑令”继续尴尬下去,一方面应该“严打”超薄塑料袋,严格管控生产环节,坚决取缔黑作坊,对违法生产企业进行惩处和管制。另一方面是从教育、宣传等方面加大环保科普力度,从意识上提高人们对资源环境的爱护,建立人人主动的资源管理意识。此外,政府应更好地建设起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制度,使更多塑料及塑料制品能更低成本地回收利用,减少其对环境产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