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
重礼轻刑
上行下效
为民父母
第1题:
《论语·雍也》中提到:子见南子,()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第2题:
孔子对季康子,“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由此推之孔子认为天下乱的源头是()
第3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4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5题:
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第6题: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的言论。
第7题:
第8题:
社会的贫困落后
民众的残暴无德
频繁的诸侯战争
在位者不能克己复礼
第9题:
子有
子路
子贡
子渊
第10题:
孔子
孟子
苟子
墨子
第11题:
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
因材施教
第12题:
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节
因材施教
第13题:
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第14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第15题:
《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第16题:
翻译:从“仁者爱人”到“仁政”、“民本”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17题: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贪财),虽赏之,不窃。”这段问答反映的是孔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第18题: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的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以德治国
重礼轻刑
上行下效
为民父母
第24题:
子贡
子渊
子路
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