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弱者,道之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第1题:
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治病。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无小而乱无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请问:此中提到的君是何人?
第2题:
秦时商鞅认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下面选项中和他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第3题:
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舜。
第4题:
郭淮的妻子,因为受其兄()的牵连,而险些连作并诛。
第5题:
《黄帝内经》中“谁尝百草而制九针”,是神农说的。
第6题:
《淮南子》一书的法律思想包括()
第7题: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第8题:
解释下列各加“ ”的词的意义。 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第9题: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弱者,道之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汉景帝
晁错
汉武帝
主父偃
第13题:
第14题: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中“待”的含义是()。
第15题:
《礼记·曲礼上》认为君子需要“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第16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法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者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非所用,用之则乱法。这段话包含了法家怎样的文学理论内涵,法家的这一思想有何矛盾?
第17题: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8题:
提出了“不诛而害除”的“推恩”削藩之法的是:()。
第19题:
解释下列各加“ ”的词的意义。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等待
通过
按照
第23题:
“当时而治法,因时而制礼”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