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 慢性迁延型肝炎ALT、AST轻度上升,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B 脂肪肝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C 肝硬变和肝癌ALT、AST均明显升高D 急性肝炎血中ALT升高程度大于AST,AST/ALT比值降低E 胆道梗阻时,可使ALT中度升高

题目
单选题
关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慢性迁延型肝炎ALT、AST轻度上升,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

B

脂肪肝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C

肝硬变和肝癌ALT、AST均明显升高

D

急性肝炎血中ALT升高程度大于AST,AST/ALT比值降低

E

胆道梗阻时,可使ALT中度升高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更多“关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说法错误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平等权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 第2题:

    关于急性型肝性脑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无诱因,起病急骤,病程短,前驱期短或无

    B、早期肝脏可不肿大,逐渐肝脏浊音界增大

    C、化验可见黄疸明显,转氨酶可有明显增高

    D、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多于短期内死亡


    答案:B

  • 第3题:

    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E

  • 第4题:

    关于P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考察PT的临床意义,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 第5题:

    试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
    【临床意义】
    转氨酶升高见于:
    (1)肝脏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
    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黄疸进行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②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③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2)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正常,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长或新的梗死发生。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转氨酶可轻度升高(50~200U)。

  • 第6题:

    关于食物中的镉,()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稻米中含镉最高

  • 第7题:

    关于项目收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没有必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进行项目总结

  • 第8题:

    下列关于转氨基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转氨酶的辅酶是NAD+
    • B、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进行氨基、酮基互换
    • C、转氨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素
    • D、反应是可逆的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下列关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炎症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能较客观反映肝脏炎症严重程度及肝病的疾病进展,是慢乙肝(CHB)炎症进展的重要标志
    • 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炎症严重程度及肝病的疾病进展,所以不能作为慢乙肝(CHB)炎症进展的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慢性迁延型肝炎ALT、AST轻度上升,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

    B

    脂肪肝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C

    肝硬变和肝癌ALT、AST均明显升高

    D

    急性肝炎血中ALT升高程度大于AST,AST/ALT比值降低

    E

    胆道梗阻时,可使ALT中度升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转氨酶的临床意义,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脂蛋白(a)[Lp(a)]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Lp(a)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

    B

    Lp(a)水平受饮食影响大

    C

    严重肝病时Lp(a)水平可见下降

    D

    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E

    急性心肌梗死可使Lp(a)水平上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转氨基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内有多种转氨酶

    B

    可以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C

    转氨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血清中活性很低

    D

    与氧化脱氨基联合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

    E

    磷酸吡哆醛作为转氨酶的辅酶接转氨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关于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说法中,错误的是

    A、高危人群早期普查

    B、辅助临床诊断

    C、复发或转移监测

    D、普通人群早期筛查

    E、预后判断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说法正确的是

    A.铜蓝蛋白增加

    B.血清铜降低

    C.尿铜增加

    D.谷草转氨酶增加

    E.谷丙转氨酶升高


    正确答案:BCDE

  • 第15题:

    关于委托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委托作品的相关问题。委托作品,是指作者接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的创作基础是委托合同,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委托作品应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实现委托人使用作品的目的。委托钟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

  • 第16题:

    关于脂蛋白A(LpA)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急性心肌梗死可使LpA水平上升
    B.LpA水平受饮食影响大
    C.LpA水平主要取决于遗传
    D.严重肝病时LpA水平可见下降
    E.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请简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0U/L(速率法3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U/L(速率法37℃);ALT/AST≤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明显升高,ALT/AST>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出现酶-胆(红素)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血清转氨酶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则应考虑慢性肝炎的诊断。
    (3)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可有轻、中度增高或降低。
    (4)肝癌、阻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可呈轻、中度增高。
    (5)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多种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氯丙嗪、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均可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6)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降至正常。

  • 第18题:

    关于域名的说法,()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域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 第19题:

    简述血清转氨酶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但ALT升高更明显。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疽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②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L)或正常,ALT/AST>1。
    ③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ALT接近正常。
    ④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⑤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⑥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
    ⑦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梗死、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U/L)。

  • 第20题:

    关于慢乙肝患者抗炎保肝治疗疗程,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 A、谷丙转氨酶(ALT)复常后可立刻停药
    • B、谷丙转氨酶(ALT)复常后应缓慢停药,停药后仍应注意监测病情
    • C、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

    阻塞性黄疸患者ALP增高,ALT轻度增高

    B

    肝细胞性黄疸的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

    C

    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时(常见于肝癌),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大多正常

    D

    骨骼疾病时ALP不增高

    E

    ALP在孕妇和儿童可出现增高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0U/L(速率法3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0U/L(速率法37℃);ALT/AST≤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明显升高,ALT/AST>1。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出现酶-胆(红素)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破坏,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的恢复期,血清转氨酶处于较高水平波动或再上升,提示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酶持续在较高水平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则应考虑慢性肝炎的诊断。
    (3)肝硬化:血清转氨酶可有轻、中度增高或降低。
    (4)肝癌、阻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可呈轻、中度增高。
    (5)其他疾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多种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氯丙嗪、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均可导致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害,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6)急性心肌梗死:以AST增高为主,在发病后6~8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降至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转氨基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

    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方向取决于作用物浓度

    B

    GPT和GOT是两种最重要的转氨酶

    C

    嘌呤核苷酸循环是肝脏转氨基的重要方式

    D

    转氨基作用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E

    转氨酶的辅酶可以是磷酸吡哆醛


    正确答案: B
    解析: 嘌呤核苷酸循环存在于肌肉组织。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血清转氨酶的主要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①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但ALT升高更明显。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疽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②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L)或正常,ALT/AST>1。
    ③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ALT接近正常。
    ④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⑤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⑥急性心肌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
    ⑦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梗死、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U/L)。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