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利玛窦,龙华民,庞迪我;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雷慕沙,儒莲,戴遂良;中国研究(始于二战之后)----()。

题目
填空题
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利玛窦,龙华民,庞迪我;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雷慕沙,儒莲,戴遂良;中国研究(始于二战之后)----()。

相似考题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41—44题。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的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也最容易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即:汉学就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是比较清晰的,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开始形成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汉学,它的历史有700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和研究,至今也有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也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的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脱,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致“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一吏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划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教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B.汉学虽然有容易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D.时代和文化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汉学研究的多样性

更多“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利玛窦,龙华民,庞迪我;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相关问题
  • 第1题:

    清中期,汉学家戴震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全面批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是“对”

  • 第2题: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的路。


    参考答案:十六尺

  •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他在比较日本和中国时指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中国那种卓越的发明。”
    问题:麦都思所指的三大发明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麦都思所指的三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第4题:

    法国传教士罗伯鲁写的一本(),是外国汉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资料

    • A、《蒙古简史》
    • B、《远东游记》
    • C、《东方见闻录》
    • D、《游行外国传》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而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发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201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汉学研究繁荣发展,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刘部长的希望是因为() ①汉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国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访问学者对文化传播有独特的作用 ④中外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八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 A、径
    • B、畛
    • C、涂
    • D、道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魏晋最重要的学术思想是()

    • A、儒学
    • B、黄老之学
    • C、玄学
    • D、汉学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判断题
    安乐哲是美国知名汉学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汉学以训诂为特征,而宋学对经蕴含的哲理进行讨论阐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堪称西方“汉学家”之先驱。

    正确答案: 利玛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汉学”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汉学指的就是单纯的两汉经学

    B

    汉代的经学研究,分有两个学派,一派是现代学派,一派是古文学派

    C

    汉学中两派所研究的儒家经典来源不同

    D

    汉学中两派的治学风格差不多,因而观点也相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依据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武”、“信”属于()。

    A、转注字

    B、假借

    C、会意字

    D、形声字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对经文所蕴含的哲理进行阐述的是?()

    A.汉学

    B.宋学

    C.古学

    D.今学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堪称西方“汉学家”之先驱。


    正确答案:利玛窦

  • 第16题:

    从汉学的本意上讲,汉学和汉朝是没有关系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阿拉伯翻译家与汉学家联谊会”2016年()成立。该联谊会旨在推动埃及乃至阿拉伯地区涉华翻译与汉学研究事业发展,吸纳并培养有志于从事汉学研究与中阿翻译的青年学者,搭建凝智聚力的思想对话平台。

    • A、11月23日
    • B、11月22日
    • C、11月21日
    • D、11月20日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安乐哲是美国知名汉学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乾嘉学术又被称为()

    • A、新儒学
    • B、新理学
    • C、汉学
    • D、朴学
    • E、考据学

    正确答案:C,D,E

  • 第20题:

    清初实行了()的文教政策。

    • A、推崇理学
    • B、提倡汉学
    • C、鼓励西学
    • D、排斥儒学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对经文所蕴含的哲理进行阐述的是?()
    A

    汉学

    B

    宋学

    C

    古学

    D

    今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保罗·伯希和是德国著名汉学家,其影响遍及欧美日本及中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汪德迈是()著名的汉学家。
    A

    德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台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游记汉学(17世纪之前)----();传教士汉学(始自17世纪)----利玛窦,龙华民,庞迪我;学院汉学(始于19世纪初)----雷慕沙,儒莲,戴遂良;中国研究(始于二战之后)----()。

    正确答案: 马可波罗、门多萨,费正清、柯文、魏丕信、史景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