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1886年就已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卢梭

题目

谁在1886年就已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卢梭

相似考题
更多“谁在1886年就已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卢梭”相关问题
  • 第1题:

    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解析:
    【命题依据】
    唯物辩证证法认为: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 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 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 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 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2)本题通过人对自然的破坏使得地球忍无可忍的一幅漫画来考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
    (3)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 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 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故A、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否认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D选项只讲人类依附于自然一 面,而否认了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故C、D是不正确的观点。

  • 第2题:

    阅读材料: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关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说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从自然中索取生活资料,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3)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4)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①人们只强调改造自然,而不去保护它,结果是破坏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界报复了人类,造成了一些自然灾害,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从理论上看,这两种错误态度都没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从实践上看,二者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 第3题:

    给定资料: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地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反映了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具有内在创造力,它创造了地球上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创造了各种生物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因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能动地适应、有效地利用、合理地改造时,得到的往往是大自然的加倍回报和恩惠;当人们破坏性、盲目性、掠夺性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时,得到的往往是无情的报复和惩罚。这是生态文明理念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基本要义。为此,我们要践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要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是无论人如何进化,人类来自自然界,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来自自然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本身。要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是有意识、思想和思维的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环境,而是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但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不断改善物质生产方式,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强调效率、讲求效益,只考虑当前利益和需要,而忽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缺乏、道德退化等社会问题。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事与愿违,大自然早已在无情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给定资料”中提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合理。不超过200字。


    答案:
    解析:
    这句话是指当人类破坏性、盲目性、掠夺性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时,会得到自然界的惩罚。自然界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当人类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受到自然的惩罚,遭受更大灾难。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入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把握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第4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能够证明恩格斯这一论断的建国后的重大事件是()。

    • A、镇压反革命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C、增产节约运动
    • D、除“四害”运动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有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恩格斯

  • 第6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请运用有关哲理谈谈对这一论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首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无论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都是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和规律的结果,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因此,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其次,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料,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正确行动,使自然界发生有利于人类的变化,使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总之,人类应该把利用、改造自然和保护、顺应自然结合起来,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第7题: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表现在: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第8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 第9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中国的情况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 第10题:

    单选题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

    恐怖活动

    B

    毒品泛滥

    C

    金融危机

    D

    全球变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中国的情况,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谁在1886年就已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卢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问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 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 ”拉开门,里 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祥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答案:
    解析: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 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命题依据】(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①生产劳动实 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佘交往以及组织、管 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 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 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 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 交换和观念转换。
    (2)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 展规律的部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 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 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 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3)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 定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 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 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 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 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唯物论部分“实践的基本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辩证法部分关于事物 的度的观点及适度原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本题的命制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2004年7月4日,新华社记者发表新华时评(《光明日报》2004年7月5日刊登):“拯救地球从我做起”,介绍了当时正在中国科技馆展出的“科学发 展观”专题展览及本题所述的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指出:“通过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让每位 观众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个深刻的真理:污染环境的是你我自己,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你我自 己,能够保护环境的仍然是你我自己!”
    (3)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形式即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人 不词于动物,不是纯粹的适应自然。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影响自然,这种改 造、影响是双刃剑:既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又造成生态失衡并带来了不利于 人类自身生活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就 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结论是必须掌握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度的观点、适度原则,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 自然。
    本题的三个设问都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的。①这一精巧设计反映了人类实 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②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一段话。恩格斯 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即发 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③要求考生用度的观点说明 的是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即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必须适度,必须有节制,不能“过”,不能贪婪。 此题按照我们所总结的一般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做答,即审题找出有几问,分解回答问题,适当 引深发挥。问题明确容易回答。回答问题时,先阐述理论观点,然后分析问题,最后引深发挥, 论述科学发展观。

  • 第14题: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是: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④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⑤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时政。
    ①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④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故①②④均当选。③出自恩格斯,⑤出自毛泽东。故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5题: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表明(??)

    A.人类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否则要遭到报复
    B.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
    C.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协调的
    D.人类和自然界之间是索取和报复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人们必须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将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A、C、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B。

  • 第16题: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A、生物圈
    • B、自然界
    • C、生物界
    • D、环境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恐怖活动
    • B、毒品泛滥
    • C、金融危机
    • D、全球变暖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以上著名论断和警告,出自()

    • A、达尔文:《物种起源》
    • B、马克思:《资本论》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 D、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联系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正确答案: 国家利益是每一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国家既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又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点。它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发展问题上,经过联合国的努力。不仅达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共识,而且形成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的原因之一。

  • 第20题: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表明()。

    • A、人类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否则要遭到报复
    • B、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
    • C、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协调的
    • D、人类和自然界之间是索取和报复的关系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A

    生物圈

    B

    自然界

    C

    生物界

    D

    环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请运用有关哲理谈谈对这一论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首先,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无论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都是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和规律的结果,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因此,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务必尊重自然、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其次,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料,人类能够通过自己的正确行动,使自然界发生有利于人类的变化,使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总之,人类应该把利用、改造自然和保护、顺应自然结合起来,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上述材料中心论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本材料的中心论题要正确处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