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

题目

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
  • 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

相似考题
更多“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李某是某国有公司会计,与其朋友张某(个体经营者)想合伙做烟草买卖,由于没有资金,张某 唆使李某先挪用一下单位的公款。数日后,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公款30万元。二人在未获得烟草专 卖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将30万元用于香烟买卖活动,案发后,李某携带这笔公款中的10万元逃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李某的行为应定挪用公款罪和非法经营罪,两罪数罪并罚 B.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共犯 C.李某和张某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D.李某和张某不构成贪污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BCD
    根据《刑法》第225条的规定,李某和张某在未获得烟草专卖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烟草 买卖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共犯。根据《刑法》第384条第1款的规定,本题中,李某是国有公司的会计,属 于国家工作人员,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为个人进行非法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根据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张某唆使李某挪用公款,张某 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6条规定,李某携带一部分公款潜逃,构成贪污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对李莱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非法经营罪、贪污罪数罪并 罚.对张某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和非法经营罪数罪并罚。

  • 第2题:

    李某与张某发生矛盾,李某扬言当晚必将放火烧掉张某房屋。张某知道李某的倔脾气,言出必行,肯定李某必然来放火烧房。同时张某为了除掉其妻,当晚故意将其妻灌醉,并将房门反锁,让人以为屋主外出。李某依其所言,当晚6点放火将张某房屋烧毁,同时也烧死了张妻。下列关于李某、张某对张妻死亡的结果的主观心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李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张某是间接故意

    B.李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张某是直接故意

    C.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直接故意

    D.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和过失的类型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在没有预见到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认定过失的前提是“应当预见”。按照一般人的认识水平,如果房门反锁,则屋里通常不会有人,所以李某对于“张妻醉卧家中”不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应当预见”的义务,李某对因其烧屋而致张妻死亡的结果不承担过失的责任。当然,李某也没有杀害张妻的故意,李某可以说只是张某杀妻的工具而已。张某为了达到杀害其妻的目的,将其妻灌醉,而且将房门反锁,制造了无人在屋里的假象,最终导致其妻被烧死的结果。张某对其妻死亡结果的主观心态是直接故意。C为正确答案。

  • 第3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 第4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抢劫罪。详解:二人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本题所给案例,张某成立抢劫罪既遂,李某虽然被张某欺骗,不知道抢到2000元钱的事实,但也不影响其成立抢劫罪既遂,也就是说,在共同实行犯中,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都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数额认定方面,通说认定为共犯对全部钱款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也是这样,如果犯罪数额是2000元而张某骗李某说盗窃1000元,李某也要对2000元承担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如果张某超出共同犯罪的故意,实施了强奸罪,就是实行过限,单独定罪。这里需掌握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因为抢劫罪侵害双重法益,所以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抢走财物都构成既遂。本题中如果说被害人没有达到轻伤,一分钱也没有抢到,那就是抢劫罪的未遂。

  • 第5题: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所带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
    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概念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第6题:

    某国家工作人员李某与社会上的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对上述行为的定性为()。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
    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
    D.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C
    解析:
    【详解】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82条第3款的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据此,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的,共同构成贪污罪。

  • 第7题:

    张某与李某是邻居,二人因为琐事发生争执而后互相打斗,最后张某被打成为轻微伤。由此张某记恨在心,为了讨回公道,便趁李某不在的时候将李某的儿子骗到自己家里,喂其吃了安眠药。然后恐吓李某,要李某赔偿他之前就医的花费以及精神损失费,不然就对李某的儿子不利。李某见张某迁怒于自己的儿子,怒火中烧手持菜刀就冲到张某家中要与其拼命。在打斗过程中,张某抢过李某的菜刀顺势将李某砍成重伤并使其当场晕倒。张某误以为已将李某砍死,吓得赶紧逃至A省,张某为生活所迫在A省抢夺了一妇女的钱包,包内有现金3000余元,张某被当场抓获,并如实交代了以前所犯的所有罪行。张某的行为应定性为:()

    • A、张某构成绑架罪
    • B、张某将李某砍伤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 C、张某误以为将李某砍死,应构成故意杀人罪
    • D、张某抢夺妇女钱包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李、张二人共谋盗窃某商场仓库,某日深夜该二人到该仓库盗窃,张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放了一把火逃出(消防队员及时赶来,仓库避免了一场火灾)。之后,李、张二人逃离现场。分赃时,李将放火之事告诉了张。本案中,李、张二人的行为如何定罪?()

    • A、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李的放火行为属于超出二人共同盗窃故意的行为,应由李一人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 D、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构成放火罪,张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A,C

  • 第9题:

    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
    • 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A,C,D

  • 第10题:

    李、张二人共谋盗窃某商场仓库,某日深夜,二人到该仓库盗窃,张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放了一把火逃出(消防队员及时赶来,仓库避免了一场火灾)。之后,李、张二人逃离现场。分赃时,李将放火之事告诉了张。本案中,李、张二人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有()。

    • A、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李的放火行为属于超出二人共同盗窃故意的行为,应由李一人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 D、李、张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构成放火罪,张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A,C

  • 第11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

    • A、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 B、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李不构成抢劫罪
    • C、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不成立胁从犯
    • D、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杀人的,不成立共同犯罪,而属于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A,B

  • 第12题:

    单选题
    张某和李某二人骑车到县城市场北口,发现带着金项链的朱某正在过马路,二人驾车尾随朱某,张某将车停在人行道处等待,李某下车尾随朱某至某三星手机店门口人行道处,趁其不备从背后将朱某脖子上戴的黄金项链拽断抢走,后坐上张某驾驶的助力车迅速逃离现场。对于二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

    构成抢劫罪

    B

    构成抢夺罪

    C

    构成盗窃罪

    D

    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多次抢夺的行为。《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和抢夺罪都有使用暴力的情节,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抢劫罪的暴力是对人,而抢夺罪的暴力是对物。张某和李某二人仅在夺取过程中对金项链使用了暴力,因而宜定抢夺罪

  • 第13题:

    某国家工作人员李某与社会上的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后者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对上述行为的定性为( )。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

    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

    D.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82条第3款的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据此,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国家大量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共同构成贪污罪。

  • 第14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 第15题: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B.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王某故意将李某打晕,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张某在李某“不省人事”之际,拿走了手机、钱包,构成盗窃罪。王某和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选B。

  • 第16题:

    李某伙同张某和廖某等人预谋后驾车到郑州市金水区某都市村庄张某的出租房内,冒充人民警察以查没色情光碟为由,将张某仓库内的二十箱色情光碟拉走。后张某提出以缴纳罚款解决此事,李某等人佯装与张某协商,最后让张某交出罚款23,000元。得款之后,李某等人伺机溜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李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招摇撞骗罪
    B.李某等人查获的是色情光碟,不构成犯罪
    C.李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D.李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答案:A
    解析:
    李某等人冒充人民警察骗取公民财物,构成招摇撞骗罪。色情光碟不影响招摇撞骗罪的成立。

  • 第17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 000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张某、李某的行为(  )。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A
    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张某与李某合谋进行抢劫,只要张某既遂,整个犯罪就是既遂。至于张某欺骗李某,只是共同犯罪人内部的分赃关系,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故选A项。

  • 第18题:

    张某赌博输了5万元钱,与李某商量能否去盗窃单位汽车卖点钱,李某告诉张某,城西加油站晚上就一个人值班,有大量现金,并提供了作案工具叫张某去抢劫,张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李某。张、李二人的行为属于()。

    • A、张某、李某均属于犯罪预备
    • B、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属于犯罪预备
    • C、张某属于犯罪中止,李某属于犯罪预备
    • D、张某属于犯罪预备,李某属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李某、张某二人共谋盗窃紧靠商场的仓库,作案前,李某提出得手后放火烧掉仓库,以免留下指纹,张某表示同意,随后,张某留在仓库外望风。李某撬窗进入仓库,窃得价值6万余元的金银首饰。在离开仓库前,李某放了一把火后逃出。本案中,关于李某、张某二人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张某二人只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和放火罪的共犯
    • C、张某未实施放火行为,应由李某一人单独承担放火的刑事责任
    • D、李某、张某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此外,李某构成放火罪,张某构成失火罪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王某正在盗窃财物时,被李某发现,李某对王某说:“交出3000元,否则告发你。”王某被迫交给李某3000元,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 B、诈骗罪
    • C、敲诈勒索罪
    • D、盗窃罪共犯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李某故意杀人后,为了制造失火的假象,销毁作案现场,遂一把火将死者的家点着,隔壁的邻居看到火势,组织群众将火扑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放火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仅成立故意杀人罪
    •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择一重罪处罚
    • C、张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放火罪
    • D、对张某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D

  • 第22题:

    李某、张某共谋盗窃黄某家,李某负责盗窃,张某负责楼下望风,并商定万一被发现,张某要立即上楼帮忙。李某进入黄某家中盗窃时,被黄某发现,李某遂逃跑。黄某紧追不舍。李某逃至楼下,让张某帮忙,张某遂将路边捡到的一根棍子递给李某,李某用棍子将黄某打倒在地。李某、张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多选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人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错误?(  )
    A

    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

    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

    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

    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正确答案: C,A
    解析:
    二人成立共同犯罪。张某成立抢劫罪既遂,李某虽然被张某欺骗,不知道抢到2000元钱的事实,但也不影响其成立抢劫罪既遂。也就是说,在共同实行犯中,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都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数额认定方面。通说认为共犯对全部钱款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也是这样,如果犯罪数额是2000元,而张某骗李某说盗窃1000元,李某也要对2000元承担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实行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如果张某超出共同犯罪的故意,实施了强奸罪,就是实行过限,单独定罪。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因为抢劫罪侵害双重法益,所以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抢走财物都构成既遂。本题中如果被害人没有达到轻伤,一分钱也没有被抢到,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
    A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B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李不构成抢劫罪

    C

    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不成立胁从犯

    D

    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杀人的,不成立共同犯罪,而属于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