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
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
第2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
第3题:
没有一个无善的恶的世界,也没有一个无恶的善的世界。
第4题:
()继承了孟子的学说,作《复性书》专门讨论性,认为性是纯善无恶的,但情分善恶,复性是要求人恢复到本性的善良上来。
第5题: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第6题:
Y理论假定人性是()
第7题:
中国古代的“无善无恶论”是()提出来的。
第8题:
性善论
性无善无恶论
性恶论
性亦善亦恶论
第9题:
孔子“人性”论
世硕人性“有善有恶”
高不害“性无善恶论”
荀子“性恶”论
第10题:
性恶论
性善论
有善有恶论
无善无恶论
第11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第12题:
善
恶
有善有恶
无善无恶
第13题:
被称为心学四诀的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为善去恶是()。”
第14题:
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礼学,他主张()。
第15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一观念的提出者是()。
第16题:
()是儒家人性学说的主流。
第17题: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第18题:
根据孟子的观点,良知的理论基石是()。
第19题:
以下哪些是关于中国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20题:
刘禹锡
李翱
韩愈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性无善无恶
人性有善有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