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纤毛婆婆纳功效与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大婆婆纳的特征


    正确答案: 茎下部伏生地面、斜上生长,叶对生,具短柄。花柄与苞片等长或稍短于苞片。花冠淡紫红色。蒴果稍扁,宽大于长,近肾形,凹口成直角。种子舟状深凹、背部有波状皱纹,上胚轴被斜生弯生毛。分布遍及全国,但以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旱地危害严重。

  • 第2题:

    星宿菜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活血化瘀,利水,化湿。
    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闭经,目赤肿痛,水肿,黄疸肝炎,疟疾,痢疾,月经不调,阴囊肿大,痔疮,心胃气痛,淋浊,中耳炎,胃炎,乳腺炎,白带,小儿疳积,感冒身痛,蛇咬伤,肺痨咳嗽,中暑吐泻

  • 第3题:

    薯蓣纳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肾阴虚不纳气,喘逆痰鸣,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滋肾补肝,养阴定喘。

  • 第4题:

    问答题
    纳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脾肾两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解析: 纳气丸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六。
    【组成】熟地黄240克山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120克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90克沉香30克砂仁6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服,睡前用温酒送下;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主治】脾肾两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波期婆婆纳的特征

    正确答案: 茎有柔毛,下部伏生地面、斜上生长。基生叶对生、茎生和互生。花单生于苞片腋部,苞片叶片状。花萼4裂,花冠淡蓝色、不对称4裂,花柄长于苞片。蒴果2深裂。种子长圆形,表面有皱纹,上胚轴被横出直生毛,子叶阔卵形。种子萌发的适宜温为8—15℃,适宜土层深度1—3cm。子具有3个月左右的原生休眠期。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市自治区。是中积土地区旱地的恶性杂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大婆婆纳的特征

    正确答案: 茎下部伏生地面、斜上生长,叶对生,具短柄。花柄与苞片等长或稍短于苞片。花冠淡紫红色。蒴果稍扁,宽大于长,近肾形,凹口成直角。种子舟状深凹、背部有波状皱纹,上胚轴被斜生弯生毛。分布遍及全国,但以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旱地危害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老鹳草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祛风,活血,清热解毒。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肠炎,痢疾,筋骨瘫痪,腰扭伤,角膜炎,月经不调

  • 第8题:

    纳气丸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脾肾两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 第9题:

    正常人每个位觉毛细胞上动、静纤毛数是()。

    • A、2根动纤毛与1根静纤毛
    • B、1根动纤毛与10根静纤毛
    • C、1根动纤毛与10~50根静纤毛
    • D、1根动纤毛与50~110根静纤毛
    • E、1根动纤毛与110~280根静纤毛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正常人每个位觉毛细胞上动,静纤毛数是()
    A

    2根动纤毛与1根静纤毛

    B

    1根动纤毛与10根静纤毛

    C

    1根动纤毛与10~50根静纤毛

    D

    1根动纤毛与50~110根静纤毛

    E

    1根动纤毛与110~280根静纤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纤毛婆婆纳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风湿关节炎,肝炎,胆囊炎,荨麻疹
    解析: 中草药名:纤毛婆婆纳
    中草药别名:八夏噶
    中草药产地:西藏,四川
    中草药性味:苦,涩,寒
    中草药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中草药主治:风湿关节炎,肝炎,胆囊炎,荨麻疹
    中草药用量:3~9

  • 第12题:

    问答题
    薯蓣纳气汤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肾阴虚不纳气,喘逆痰鸣,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滋肾补肝,养阴定喘。
    解析: 薯蓣纳气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生山药30克大熟地15克萸肉15克(去净核)柿霜饼12克(冲服)生杭芍12克牛蒡子6克(炒,捣)苏子(炒,捣)6克甘草6克(蜜炙)生龙骨15克(捣细)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肾补肝,养阴定喘。
    【主治】肾阴虚不纳气,喘逆痰鸣,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方论】方中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有收敛之功,治阴虚气喘之功最弘;配以地黄、萸肉滋肾补肝,纳气定喘;龙骨潜阳镇逆;芍药、甘草甘酸化阴,合之柿霜之凉润多液,均为养阴之妙品;苏子,牛蒡子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即能引药力速于下达。配合成方,共奏滋肾补肝,养阴定喘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