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近代报刊很多,其中以《()》、《()》最有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他被称为“()之大成者”。
    朱熹;集诸儒

  • 第2题:

    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正确答案: 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如《察》《东》等就有大量自撰的言论,也有文艺作品和消息。《东》首次登载行情物价表,并在新闻后加编者按。《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1876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中国近代第一份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要素俱全的日报是《申报》。

  • 第3题:

    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归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历时20年。他的报刊活动可以以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甲午海战失败后,作为中国海军成员的严复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2.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及《国闻汇编》《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等人,在天津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昌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在缇骑四出的恐怖环境中大胆地揭露事件真相,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的过程,留下了珍贵史料。之后十年间,严复潜心于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国闻报》的社论大部分出自严复之手,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同时出版的旬刊《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了他翻译的《斯宾塞尔劝学篇》和赫胥黎《天演论》,在当时起到了巨大了思想启蒙作用。

  • 第4题:

    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正确答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

  • 第5题:

    查中国近代报刊用()。

    • A、《国内中文期刊简介》
    • B、《中国革命报刊简介》
    • C、《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是()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正确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第7题: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 A、古代报刊时期
    • B、近代报刊时期
    • C、现代报刊时期
    • D、当代报刊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查中国近代报刊用()。
    A

    《国内中文期刊简介》

    B

    《中国革命报刊简介》

    C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是()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

    正确答案: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他被称为“()之大成者”。

    正确答案: 朱熹,集诸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

    古代报刊时期

    B

    近代报刊时期

    C

    现代报刊时期

    D

    当代报刊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近代报刊很多,其中以《()》、《()》最有影响。

    正确答案: 申报,循环日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知识测评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是()


    正确答案:心理测验

  • 第14题:

    影响清蛋糕制品成熟的因素很多,其中以烤炉的温度和烘烤时间最为重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简述中国近代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影响?


    正确答案: 19世纪初,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大举抢滩),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蜜蜂华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报)、《中国丛报》、《得臣报》、《孖刺报》、《香港电讯报》、《华北捷报》、《字林西报》、《文汇报》、《晋源报》、《京津泰晤士报》、《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中国教会新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截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始于此),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80余种,外文报刊约有130多种。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

  • 第16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 第17题:

    简述我国近代书报刊发行。


    正确答案: 我国近代书报刊发行情况大体如下:
    ⑴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作为西方文化传播者开始在我国香港、澳门、上海、广州、南京等30多个城市创办书店,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印刷技术。
    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设立翻译出版机构,其出版物也公开出售。
    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出于宣传的需要,也在北京创办了强学书局,主要印行并销售西学新书。
    ⑷20世纪初叶,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民主革命派的出版发行活动得到了发展。
    ⑸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近现代新书业逐渐兴起。
    ⑹中国近代报纸最早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1912年,北京的一些报馆在西琉璃厂联合开办了一个报纸发行市场.当时报刊的发行范围,仅限于大城市及铁路沿线的城镇,这种发行体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 第18题:

    查找中国近代报刊,可以利用()。


    正确答案: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

  • 第19题:

    记者这一称谓的出现是在()

    • A、有了古代报刊以后
    • B、有了近代报刊以后
    • C、有了现代报刊以后
    • D、有了当代报刊以后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正确答案: 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如《察》《东》等就有大量自撰的言论,也有文艺作品和消息。《东》首次登载行情物价表,并在新闻后加编者按。《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1876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中国近代第一份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要素俱全的日报是《申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近代外文报刊的发展和影响?

    正确答案: 19世纪初,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且有诸多限禁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办报,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自那时起,不断有外国人远道来华办报(鸦片战争后他们更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大举抢滩),至19世纪末,逐渐形成以英美报刊为主干,以香港、澳门、上海为基地,辐射广州、汕头、福州、厦门、台湾、宁波、烟台、天津、北京、九江、汉口等大城市的在华外报网络,出现了一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主办的、影响深远的中外文报刊,如《蜜蜂华报》(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报)、《中国丛报》、《得臣报》、《孖刺报》、《香港电讯报》、《华北捷报》、《字林西报》、《文汇报》、《晋源报》、《京津泰晤士报》、《香港华字日报》、《香港中外新报》、《中国教会新报》、《万国公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截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始于此),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约有80余种,外文报刊约有130多种。它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以致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外报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确答案: 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中国人认识近人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
    (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