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能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这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第1题: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2题:
(孔子)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试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第3题: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第4题:
改“听说”为口语交际,首先是认识的变化,表现在()。
第5题: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第6题:
化解编码的失误
把握符号外信息
克服解码的障碍
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7题:
“说”
“交际”
“听说”
“倾听”
第8题:
化解编码的失误
把握符号外信息
克服解码的障碍
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9题:
化解编码的失误
把握符号外信息
克服解码的障碍
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刘禹锡说:“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这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14题:
为什么说口语交际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15题: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些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第16题:
苏轼提出的观点:“了然于心者,而况能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达是以期达到“()”的目的。
第17题:
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是()。
第18题:
化解编码的失误
把握符号外信息
克服解码的障碍
补救解码的误读
第19题:
第20题:
口语交际过程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
口语交际过程中,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
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己说
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不能随时互换的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口语交际过程是听与说的互动过程。
口语交际过程,听的人不是被动的听众。
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己说。
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不能随时互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