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土壤耕作的意义?影响耕性的因素(质地和水是主要)是什么?什么是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其中每种措施的特点是什么?熟悉几种农具的特点?为什么粘土是耕性不良的土壤(3方面)?简述三种质地土壤耕作的顺序?
正确答案:
意义:
(1)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
(2)减少根系生长阻力,增强根系活力
(3)节水保墒
(4)利用干湿和冻融交替,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
(5)防除田间杂草病虫
(6)建造适宜苗床
影响耕性的因素: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决定土壤耕性好坏的最基本条件。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多,能使粘质土疏松,粘结力、粘着力、可塑性减少;而砂土有机质多吸收能力和粘结性亦强。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相应的增加了有效腐殖质含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结构良好的土壤,团粒内部的土粒结合紧密,团粒间的接触点大大减少,土壤的粘结力和粘着力降低,土壤的下塑限提高,因此,有机质多的土攘易于耕作,耕作质量好,且宜耕期较长。
(3)土壤水分:水分多少影响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宜耕性,同时还影响宜耕期的长短。
基本耕作:又称作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
翻耕:
①使土壤疏松空气、水分流通;
②上下土层翻转,调节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
③使杂草、残茬掩埋;
④扩大根域;
⑤利用晒垡、冻垡作用,疏松土壤,并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提高有效养分含量。
深松耕:
①分层松耕,不乱土层;
②节约动力;
③可以保持地面残茬覆盖,防止风蚀,减轻土壤水分的蒸发,雨水多时可以大量吸收和保存水分,防旱防涝;
④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伤害。
旋耕:具有碎土、松土、混拌、平整土地的作用。
表土耕作:或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耙地、耢地或耱地、中耕、镇压、作畦、起垄。
耙地:耙碎土块,附带耙碎残茬(清除杂草、混合肥料)、平整地面作用较小,有一些轻压作用,在紧实土地上亦有破除板结的浅松作用。
耢地或耱地:平整地面,附带进一步细碎和压紧地面,达到上虚下实适于播种;干旱地区还有保墒作用,工具简单。
中耕:具有破除表土板结、增加通气性、减少地面蒸发、铲除杂草,促使土壤养分有效化土壤和促进根系发育作用。
镇压:过于疏松时,压紧耕作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有保墒作用;对播种后镇压有提墒作用;小粒种子减少“掉籽”对发芽出苗尤为重要。
作畦、起垄:北方水浇地作畦便于灌溉、田间管理;北方垄作可提高土温、防风排水;山区垄作可加厚土层,保持水土;薯类栽培多在平地或坡地起垄,垄上栽种作物,抗旱排涝、增大土壤温差、有利于地下产品的生长。
南方降水多,地下水位高,开沟作高畦(厢)是排水防涝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粘重的土壤),常用人工或开沟犁完成。粘重的土壤、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要深沟窄厢,厢沟、腰厢和边厢三结合,深度逐步加深,便于排水。
农具的特点:
三角犁、铧式犁:深度为15-20cm,动力消耗大,翻转土层显著,适应各种气候、平地,但干旱地区风蚀严重,斜坡地易水土流失。
深松铲:深度为30-50cm,动力消耗大,碎土显著,适应各种气候、平地,特别是干旱地利于防止风蚀,多用带状耕作。
旋耕机:深度为12-15cm,动力消耗小,翻转土层效果微,碎土表层显著,适应各种气候、平地,间隔一定年限后用有壁犁耕翻。
耙、耱:深度小于10cm,动力消耗小,碎土表层显著,平整地表层显著,适应各种气候、平地。
粘土是耕性不良土壤的原因:
(1)土壤含水量低,粘结力大,抗剪阻力强,比阻大,难于耕作,耕后易形成大土块。
(2)当土壤水分处在可塑性范围时,土壤坚实度、抗剪强度比较小,但结持力仍相当大,粘着力达到最大值,同时出现可塑性,耕性阻力大,耕后易形成大土垡,也不适于耕作。
(3)土壤水分过大或处于饱和时,土壤结持力、粘着力、坚实度都很小,但机具易下陷,难于耕作。
三种质地土壤耕作的顺序:壤土﹥砂土﹥粘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