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形成于()
A.西周
B.东周
C.秦
D.汉
第2题:
避讳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略
第3题:
“正月”的“正”字由去声改读阴平,是属于()避讳。
第4题:
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建立于()
第5题:
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形成于()
第6题:
简述避讳。
第7题:
什么叫避讳?举例说明通过汉字进行避讳有哪几种方式?
第8题:
周朝
清朝
汉朝
唐朝
第9题:
秦朝
清朝
宋朝
汉朝
第10题:
第11题:
避讳制度
用印制度
传递制度
用纸制度
第12题:
西周
东周
秦
汉
第13题:
第14题:
避讳制度
皇帝为维护自己的威严,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吏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这种制度称作避讳,形成于秦朝
略
第15题:
秦朝建立了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出现了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避讳制度、一文一事制度、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第16题:
自秦始皇开始,官府中文书凡遇有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它字、词代替,这种制度称为()。
第17题:
什么叫“避讳”?常见的避讳方法有哪几种?
第18题:
古人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式有:通过字形(如缺笔、拆字、删字等)进行避讳;通过字义(同义或近义)进行避讳;通过()进行避讳。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
秦代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