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世宗世录》 材料二:“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世宗世录》 材料二:“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之所未知,六经之内之所未讲。”——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主张?其理由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了薛福成的什么主张?其中“商”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理由? (3)比较这两种经济主张的异同,结合时代特征对上述主张作简要评述。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世宗世录》 材料二:“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


    正确答案: 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第3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 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答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使国家税收稳定,从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工商业则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因此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四民皆本观点突破了“农本工商末”的传统思想,认为商与士农工皆为谋生之计,是人们为生活而选择的不同职业,人因才能、家庭环境有异,不能强求一律,只要有正当职业并努力劳作就行。思想观念的变化折射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演化。如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的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贾活动空间的扩大,商贾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为社会所认可,反映在意识形态上,才有四民同列的舆论。
    以上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观点),在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

  • 第4题:

    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变化:由重农抑商到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要扩大税源,偿付甲午战争赔款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第7题:

    清朝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清雍正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初多次颁布禁海令,只许广州通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请回答:   清朝前期的解决政策对材料一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影响:
    A.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
    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第9题: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
    •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
    •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雍正帝)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下列有关经济政策的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后的评述与该语句不相符的是()

    • A、“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C、“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下列言论中,顺应商品经济发展,主张农商并重的是()

    •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商鞅)
    •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摘自《世宗世录》 材料二:“夫商为中国四民主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遗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益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之所未知,六经之内之所未讲。”——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雍正帝怎样的经济主张?其理由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了薛福成的什么主张?其中“商”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理由? (3)比较这两种经济主张的异同,结合时代特征对上述主张作简要评述。

    正确答案: (1)重农抑商,限制手工业的发展。认为农业是根本,工商业的发展会造成农业劳动力的
    减少,对农业发展不利。
    (2)主张以商务为本,以商立国。这里的“商”是指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认为商务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富强的国家,全籍于商。这是前所未知的道理。
    (3)上述两种主张是在维护清朝统治前提下提出的。雍正帝的重农抑商主张,是基于战乱后恢复生产,安定民心巩固统治而提出的。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但因此而限制工商业发展是错误的。由于统治者认识的局限性,造成闭关自守、茫然不知世界变化的结果。薛福成的以商富国主张,是在放眼看世界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利于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而开拓道路。这一主张符合当时历史潮流,是进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正确。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 第14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清雍正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初多次颁布禁海令,只许广州通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中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正确答案: 新现象:资本主义萌芽

  • 第15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正确答案: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 第16题: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师孙立群教授说过:“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下列言论中,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相类似的是()

    • A、“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弩”(商鞅)
    • B、“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
    • C、“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
    • D、“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雍正)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下列言论中不能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从材料一看,雍正帝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说出他的根据。


    正确答案: 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商的思想)。
    根据:
    ①人口增加迅速,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人大量人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
    ②农业提供工商所必需的粮食和原料,为天下之本;
    ③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 第21题:

    下列言论中不符合封建统治者长期执行的经济思想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清雍正帝说:“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与这段话意思相符的是()

    • A、抑农轻商
    • B、贱农重商
    • C、重农抑商
    • D、工商皆本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别提出什么观点?据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正确答案: 观点:材料一:农本商末(重农抑商);
    材料二: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