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运用“密度”概念解释生活现象的教学设计。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试述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经常作的一项活动。教学设计包括了教学和设计两个涵义。教学是教育中的特定内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略
第5题:
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第6题:
请做一个运用“概念同化”途径获得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
第7题:
试述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第8题:
高中设计教材中以《人类用智慧设计世界》一课开篇的教学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人的感知觉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1)适应现象,即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比如,人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待久了,会毫无觉察。这是嗅觉适应。根据这一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2)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比如,人的视觉存在同时对比现象,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点,而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一些。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颜色对比,提高幼儿的感受性。
(3)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
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
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
略
第16题:
解释病毒血凝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第17题:
设计对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设计改变人们生活的三种方式。
第18题:
举例说明多靶点药物在药物设计中的运用。
第19题: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有效的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现象相结合。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