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感性形象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1)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内心,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仿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2)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所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形象正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们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情感时,常宣之于咏歌等艺术形式。
(4)美育以形象为基础,是审美对象在形式上与情感相契合,在本质上是情感的体验,是最终实现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的协调活动。
(5)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6)感性形态乃是艺术家与欣赏者沟通的中介。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则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j欣赏者所受到的感化,正是在这共鸣中产生的。
略
第2题: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
A美育的形象是感染人、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段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E美育的形象是把人带入审美活动的引领者
第3题:
()是指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A美育的形象性
B美育的愉悦性
C美育的自由性
D美育的超功利性
第4题:
之所以说美育的形象是一种活的形象,是因为()
A美育中的形象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B美育中的形象是目的而非手段
C美育中的形象是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审美意象”
D美育中的形象是“形象大于思想”
E美育中的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第5题:
美育的形象性
是指审美教育是通过关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受教者、感染受教者、使受教者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略
第6题:
在家庭美育中,培养孩子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陶冶,这体现了家庭美育的()特点。
第7题:
美育的特点是具有()。
第8题:
美育的知识
美育的形象
美育的欣赏
审美情感
第9题:
长期性
可塑性
形象性
感染性
第10题:
美育的形象是感染人、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段
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美育的形象是把人带入审美活动的引领者
第11题:
形象性
非功利性
理性
直观性
第12题:
美育的形象性
美育的愉悦性
美育的自由性
美育的超功利性
第13题:
美育的能动性表现在()
A审美主体在美育过程中有着创造性,自觉参与其中
B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
C美育可以潜移默化
D美育诉诸形象
E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现能动性
第14题:
美育的特点主要有:()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稳定性
E易变性
第15题:
美育活动的基础是()
A美育的知识
B美育的形象
C美育的欣赏
D审美情感
第16题: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是什么?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三方面:
第一,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既无审美对象的产生,又无审美主体的形成,这样,就无法形成审美活动,美育活动也无从谈起。
第二,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因为美育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审美形象,无论从审美主体的各心理因素来看,还是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来看,审美形象总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如果没有审美形象,审美活动就难以成为审美活动,美育活动也难以形成。
第三,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审美形象的发现与创造,恰好体现出受教者的审美观、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能力,因而审美形象同时也是美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往往成为美育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
略
第17题:
美育的(),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深化升华人的情感。
A实用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形象性
第18题:
美育的性质决定了美育的特点,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的基本*区别在于()、普遍性等特点。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抽象性
形象性
娱乐性
自由性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审美主体在美育过程中有着创造性,自觉参与其中
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
美育可以潜移默化
美育诉诸形象
主体在参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体现能动性
第24题:
美育中的形象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美育中的形象是目的而非手段
美育中的形象是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审美意象”
美育中的形象是“形象大于思想”
美育中的形象是具有生命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