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不足一月,没有任何仇怨,揣着三把利刃,连捅老师四刀……10月4日,发生在课堂之上的惊天血案在山西朔州惨烈上演。被害的老师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创作发表了20余部小说和剧本。 而弑师的学生,却在其留下的一页“死亡笔记”中,自称“我就是个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 10月8日起,记者辗转朔州、静乐等地,深入调查了这起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 疯狂血案 10月9日,位于朔州市郊的朔州市第二中学戒备森严,数名保安警惕地注视着校外来的陌生人。校园内,教学楼旁活动的学生,不由得望着位于一楼的那间已经转移了学生的高一教室。 一切都因为几天前发生的那起血案。 10月4日,是朔州二中高一开学的日期,按照学校规定,晚上7时的晚自习是学生们到校后上的第一节课。高一0816班的班主任郝旭东早早就来到了教室里。为了省路费,他在放假期间没有回静乐老家去看望父母。这是他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在此之前,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这所民办学校的老师。 晚7时30分左右,他轻轻地走到班长跟前,询问班费的收缴情况。当被告知有两名同学还没有缴,其中包括李明(化名)时,他抬起目光望向李明。 李明正在座位上悠闲地抽着烟,烟盒放在桌子上。对这名学生,郝旭东很是无奈。 不好管也得管。他轻轻地走到李明面前,从他的手中拿走了烟蒂,把烟盒交给班长保管。然后继续走动着巡视,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逼近。 7时44分,郝旭东走到了李明的座位旁,李明突然站了起来,手中拿着一把弹簧刀,猛地刺向郝旭东的腹部。郝旭东忍着剧痛,捂着流血的肚子向讲台方向退去,但李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追上前去,将正向前门挣扎的郝旭东一把搂住脖子,右手持刀再次向郝旭东老师刺去,直到郝旭东倒在血泊中。 突如其来的血案让平静的教室乱作一团,几位反应快的学生扑上前去试图夺下李明手中的刀子,有的学生拿出手机报警,一些女孩子则吓得惊叫起来。 面对血泊中奄奄一息的老师和惊慌失措的同学,李明不以为然。他拿着染满鲜血的凶器,在讲台上语无伦次地说着自己家如何有钱,他如何恨老师…… 其他老师、学生和校领导闻讯赶来,约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但因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郝旭东23岁的年轻生命凄然逝去。 赶到现场的警方,将仍留在教室的李明带走,在他的书包里,警方找到了两把弹簧刀和一把砍刀,还在他的宿舍里找到了一页“死亡笔记”。 心灵扭曲 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日期是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日记中这个16岁的学生称:“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这个自称是“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认为“我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李明,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据了解,李明于10月1日在朔州综合商场花65元买了3把刀,并于10月4日开学时带入了学校。采访中,记者从李明的同学口中得知,从入学起,李明就说过用刀砍老师的话,而且在10月4日晚上上自习前和同班要好的同学说,不管当天晚上发生什么,他们都别动。还说,当天哪个老师来了他就捅哪个。大家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也没有向老师反映。这个悲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从教育督导的角度谈谈如何防范这类悲剧的发生。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家在农村,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我陈述:近一年来记忆力下降,没精神看书,逻辑分析能力下降,紧张,害怕考试,害怕老师为难我,睡不好觉,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食欲下降,身体也比以前瘦了,曾去医院检查过内科和神经科,吃过一些药,没有效果。这半年比以前严重了,才来心理科看病。.了解资料:求助者的家长叙述:自幼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上大学姐姐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因为自己皮肤黑,同学起外号叫小泥鳅。上了大学后,拼命学习,立志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改变家里的境况。咨询过程:首先经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这个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心理上的情况:一方面内心有点自卑、胆怯,怕比不上别人。另一方面又很自负,觉得别人不比他聪明,有时也看不上教得不好的老师,难免对有些老师的态度不够尊敬,但内心也害怕被老师处罚。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认知上有了改变,症状有了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考试。提问资料:求:有的同学向学校反映老师教得不好,老师以为是我说的,其实不是我。我以前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就冤枉过我,向我家长说我在学校调皮,回家后,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咨:小时候被老师冤枉,害怕老师,和你现在担心老师为难你有关系么?(求助者低头沉默了一分钟)求:小时候我没做错什么,被老师冤枉了,这次我也没向学校反映老师教得不好,可老师还认为是我。咨:所以你并不是担心考试不及格,而是担心老师会不讲理,找你麻烦,不让你及格。(求助者又低头沉默了一分钟)求:可能是这样。求助者第二次沉默是()。
第8题: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老师终于给了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进入这个班级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老师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 问题: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第9题:
“老师,我能不能不按照书上的步骤操作呢?”一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操作课时.老师让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小任务,有一位学生这样问到。老师和蔼地说:“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书上的步骤太麻烦,我有更简单的办法。”老师开心地说:“当然可以了。”结果该学生用最少的步骤将任务完成得很好.全班都鼓起了掌。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一个男学生写道:我上小学时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有一次上课说话正好被老师逮着。他把我拎到讲台上说:你不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吗?好,给你一个机会。你用嘴把黑板上的字擦掉。从此以后,我恨语文、恨语文老师。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第19题:
我有感于自己经常找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某一天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也给我自己找找缺点。学生愕然了,“没听错吧,给老师找缺点?!”“老师会不会批评我的?”……在我一再保证“尽管提,老师不生气,不骂人,真的!”之后,学生真的很不客气地开始说了。“老师,我发现你上课经常说四川话,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听了这个缺点,我脸上一红,不就是吗?平时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可自己就是没起到榜样的作用。我马上向学生表示坚决改正这个缺点。“老师,我还发现你上课经常数1、2、3,快坐好。你不是说过以后不说的吗?学生说的对,我是说过以后不再数“1、2、3”的,看来这个缺点还是要改。“老师,我发现你说话声音太大了,对咽喉有很大伤害的。” 多真诚的话语,我非常感谢这些学生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请从师生关系的有关教育原理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什么意义,并分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点。
第20题:
材料李老师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李老师曾对同事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李老师的观点。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内容反应
内容表达
情感反应
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