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地址。”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主机的IP地址为10.8.60.37,子网屏蔽码为255.255.255.0。当这台主机进行有限广播时,IP数据报中的源IP地址为【 】。


    正确答案:8.60.0
    8.60.0 解析:在IP数据报头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表示本IP数据报发送者和接收者地址。子网屏蔽码是一个 32位二进制数值,分别对应1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值,对于IP地址中的网络号部分在子网屏蔽码中用“1”表示,对于IP地址中的主机号部分在子网屏蔽码中用“0”表示,由于本题的子网屏蔽码是255.255.255.0,所以对应于主机的IP地址10.8.60.37的网络号为10.8.60.0,主机号为37。TCP/IP协议规定,32比特全为“1”的IP地址用于本网广播,该地址叫做有限广播地址,即255.255.255.255,它在IP数据报中作为目的IP地址,而IP数据报中的源 IP地址则为10.8.60.0。

  • 第2题:

    IP协议位于(),主要将不同格式的物理地址转换为统一的IP地址,将不同格式的帧转换为IP数据报并提供给传输层。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参考答案:C

  • 第3题:

    在TCP/IP网络中,RARP协议的作用是(25)。

    A.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B.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C.报告IP数据报传输中的差错
    D.控制以太帧的正确传送

    答案:A
    解析:
    RARP是根据自己的MAC地址求IP地址,我们称为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 第4题:

    在TCP/IP网络体系中,ICMP协议的作用是(39)。

    A.ICMP用于从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B.ICMP把全局IP地址转换为私网中的专用IP地址
    C.当IP分组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时通过ICMP发送控制信息
    D.当网络地址采用集中管理方案时ICMP用于动态分配IP地址

    答案:C
    解析:
    ICMP主要涉及到Ping和Tracert两个工具。Ping用来测试联通性以及在IP分组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时通过ICMP发送控制信息。Tracert命令用于路由跟踪。

  • 第5题:

    TCP/IP协议集的网间网层上的RARP子协议的功能是()。

    • A、用于传输IP数据报
    • B、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 C、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 D、用于该层上控制信息产生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网络数据传输时,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地址,数据链了路层及以下使用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在TCP/IP网络中,传输层用什么进行区分服务?()

    • A、端口号
    • B、主机名
    • C、MAC地址
    • D、IP地址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物理网络移到另一个物理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AC地址、IP地址都不需改动
    • B、改变它的IP地址和MAC地址
    • C、改变它的IP地址,但不需改动MAC地址
    • D、改变它的MAC地址,但不需改动IP地址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在Internet中,主机是按()进行寻址。

    • A、邮件地址
    • B、IP地址
    • C、数据报地址
    • D、网线接口地址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下面有关NAT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部网络的主机攻击外部网络时,在外部网络分析调试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内部网络的主机IP地址被屏蔽了;
    • B、地址转换又称地址翻译,用来实现私有地址与公用网络地址之间的转换;
    • C、通过配置将地址列表与地址池或端口IP地址关联,把符合地址列表中的数据报文的源地址进行转换;
    • D、地址转换的提出为解决IP地址紧张的问题提供了了一个有效途径;

    正确答案:A,B,C,D

  • 第11题:

    单选题
    TCP/IP协议集的网间网层上的RARP子协议的功能是()。
    A

    用于传输IP数据报

    B

    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C

    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D

    用于该层上控制信息产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网络ID的计算需要经过()等步骤。
    A

    将IP地址从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B

    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二进制逻辑与运算

    C

    将IP地址从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D

    在运算后的结果中,非零的几组数值即实际的网络ID

    E

    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二进制逻辑或运算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TCP/IP网络中,RARP协议的作用是什么? (66)。

    A.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

    B.根据ip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C.报告ip据报传输中的差错

    D.控制以太帧的正确传送


    正确答案:A
    在TCP/IP网络中,RARP协议的作用是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ARP协议的作用是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

  • 第14题:

    网络互联层上的ARP协议的作用是______。

    A.用于传输IP数据报
    B.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C.实现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
    D.用于网络互联层上控制信息的产生和接收分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网络协议的基础知识。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其功能是通过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为48位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组协议就是ARP协议。

  • 第15题:

    在TCP/IP参考模型中,提供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协议是( ),该协议工作于(请作答此空)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答案:B
    解析:
    ARP即地址解析协议,它是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协议。该协议归属上属于网络层,类似的RARP也是网络层协议。

  • 第16题:

    当IP分组在以太网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端口地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因特网在网络层使用IP地址的同时,在物理网络中仍使用物理地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在TCP/IP网络中,传输层什么进行区分服务?()

    • A、IP地址
    • B、端口号
    • C、主机名
    • D、MAC地址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IP地址是主机在Internet上唯一的地址标识符,而物理地址是主机在进行直接通信时使用的地址形式。在一个IP网络中负责主机IP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转换的协议称为(5);负责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转换的协议称为(6)。空白处(6)应选择()

    • A、DNS
    • B、ARP
    • C、TCP
    • D、URL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关于以太网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硬件地址是一个48位的二进制数,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
    • B、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概念,IP地址是网络层概念
    • C、数据传输过程中,目标硬件地址不变,目标IP地址随网段不同而改变
    • D、硬件地址用于真正的数据传输,IP地址用于网络层上对不同的硬件地址类型进行统一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地址。


    正确答案:物理

  • 第22题:

    IP协议位于(),主要将不同格式的物理地址转换为统一的IP地址,将不同格式的帧转换为IP数据报并提供给传输层。

    • A、网络接口层
    • B、互联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填空题
    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地址。

    正确答案: 物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IP协议位于(),主要将不同格式的物理地址转换为统一的IP地址,将不同格式的帧转换为IP数据报并提供给传输层。
    A

    网络接口层

    B

    互联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