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郑敏认为穆旦的《诗八首》“八首套曲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

题目

诗人郑敏认为穆旦的《诗八首》“八首套曲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


相似考题
更多“诗人郑敏认为穆旦的《诗八首》“八首套曲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穆旦《诗八首》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诗八首》写于1942年,当时穆旦才24岁,一个24岁的年青人,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第一首,"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当中的"上帝"二字,值得特别注意。穆旦对"上帝"的使用,是从语意层面上的借用,没有多少宗教背景,同其他诗歌当中出现的"万有"等词一样,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在穆旦此前的很多诗作中,"万有"、"主"大多可作"残贼"解,而在《诗八首》,"上帝"更接近于"无知无觉"的"天地",也就是说,诗人似乎开始理解万物的生生不息,事情的变动不居,是宇宙的常情,不再怨愤,而要接受。当然,在诗的开篇,在第一首中,他也仍然提到了"玩弄",但"我"和"你"相爱之人的隔离,不但是造化弄人,而且是"上帝玩弄他自己"。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开首一句就很令人震惊。水流山石原是流动活跃的生命现象,却在"死的子宫"里成长,注定只能成为"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的"变形的生命"。这可能是一种畸形之爱,也可以是生命历程中其他的因素。第三首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情诗"。"小小野兽"、"青草"、"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的意象生机勃勃,写尽了两情相悦的单纯的肉体的欢乐,理智让位于生命力;"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从《圣经·雅歌》中就使用类似意象来表达情爱之欢。第四首,"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爱被言语照耀出光芒,将单纯的欢乐提升了,但言语又是无力而有限的。言语不能表达出的黑暗是更可怕的。语言所引领进入的,是无限自由的精神的幻象,诗人对爱的认识是"混乱"、"美丽"。第五首,组诗的中段,情绪最为平静。"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无数世代流逝,而夕阳、田野永在,时间永在。时间的威力使我渴望永恒,渴望静止,安睡。第六首,讨论相爱到"相同"之后所带来的怠倦。这一思想可能是受奥登的影响。相爱者渴望相互的认同,但相同会产生怠倦,而不认同又是"陌生",人的情感得在"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旅行,这是人性的痛苦,与爱者本身已经无关。第七首,即使相爱者,他们的爱情也是平行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个体,即使相爱,也是爱另一个自我。第八首,诗歌情绪最为复杂。相爱者接近到定型,完成了爱的过程,但这过程注定要结束,象到了季候的树叶一样,到时相爱的人也各自"飘落"--分离。而只有"巨树"永青。"巨树"就是第一首所指称的"上帝",它是造物者,万物由它而生,因此它玩弄万物,也就是玩弄它自己,所以它嘲弄,但哭泣。最后,落叶"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表明穆旦对这种万物生死变化已能平静接受。3.请简述翟永明所定义的"黑夜的意识"。解答:1984年翟永明写出了组诗《女人》及序言《黑夜的意识》。在序言中翟永明对女性的力量作了如下定义:"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乖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且在二者中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这种"黑夜的意识"是女人"个人与宇宙的内在意识"。在翟永明看来,"每个女人都面对自己的深渊--不断泯灭不断认可的私心痛楚与经验--远非每个人都能抗拒这均衡的磨难直到毁灭。"而"黑夜的意识"则有可能帮助女性抗拒这深渊,因为"它升起时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一个有着特殊布局和角度的、只属于女性的世界。"组诗《女人》由近二十首诗组成完整的结构,它一反传统意义上对女性命运的美好勾勒,而直接切入女性内心的痛苦并寻找反抗的支点,在当时诗坛上引起很大震动,"黑夜的意识"提供了一个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 第2题:

    下列诗人中不属于九叶诗派的是()。

    • A、穆旦
    • B、郑敏
    • C、卞之琳
    • D、陈敬容

    正确答案:C

  • 第3题:

    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

    • A、鲁藜
    • B、辛笛
    • C、郑敏
    • D、袁可嘉
    • E、穆旦

    正确答案:B,C,D,E

  • 第4题:

    穆旦《诗八首》抒写的是()。

    • A、爱情
    • B、自我
    • C、爱情与自我
    • D、爱国之情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诗人穆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写过深刻思考人类爱情关系的诗篇是()。

    • A、《诗八首》
    • B、《五月》
    • C、《冬》
    • D、《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列属于“九叶诗派”的一组诗人是()。

    • A、穆旦、郑敏、杜运燮
    • B、辛笛、陈敬容、冀访
    • C、穆旦、唐浞、曾卓
    • D、辛笛、袁可嘉、彭燕郊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单选题
    穆旦《诗八首》抒写的是()。
    A

    爱情

    B

    自我

    C

    爱情与自我

    D

    爱国之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请简述穆旦《诗八首》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诗八首》写于1942年,当时穆旦才24岁,一个24岁的年青人,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第一首,"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当中的"上帝"二字,值得特别注意。穆旦对"上帝"的使用,是从语意层面上的借用,没有多少宗教背景,同其他诗歌当中出现的"万有"等词一样,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在穆旦此前的很多诗作中,"万有"、"主"大多可作"残贼"解,而在《诗八首》,"上帝"更接近于"无知无觉"的"天地",也就是说,诗人似乎开始理解万物的生生不息,事情的变动不居,是宇宙的常情,不再怨愤,而要接受。当然,在诗的开篇,在第一首中,他也仍然提到了"玩弄",但"我"和"你"相爱之人的隔离,不但是造化弄人,而且是"上帝玩弄他自己"。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开首一句就很令人震惊。水流山石原是流动活跃的生命现象,却在"死的子宫"里成长,注定只能成为"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的"变形的生命"。这可能是一种畸形之爱,也可以是生命历程中其他的因素。第三首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情诗"。"小小野兽"、"青草"、"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的意象生机勃勃,写尽了两情相悦的单纯的肉体的欢乐,理智让位于生命力;"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从《圣经·雅歌》中就使用类似意象来表达情爱之欢。第四首,"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爱被言语照耀出光芒,将单纯的欢乐提升了,但言语又是无力而有限的。言语不能表达出的黑暗是更可怕的。语言所引领进入的,是无限自由的精神的幻象,诗人对爱的认识是"混乱"、"美丽"。第五首,组诗的中段,情绪最为平静。"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无数世代流逝,而夕阳、田野永在,时间永在。时间的威力使我渴望永恒,渴望静止,安睡。第六首,讨论相爱到"相同"之后所带来的怠倦。这一思想可能是受奥登的影响。相爱者渴望相互的认同,但相同会产生怠倦,而不认同又是"陌生",人的情感得在"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旅行,这是人性的痛苦,与爱者本身已经无关。第七首,即使相爱者,他们的爱情也是平行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个体,即使相爱,也是爱另一个自我。第八首,诗歌情绪最为复杂。相爱者接近到定型,完成了爱的过程,但这过程注定要结束,象到了季候的树叶一样,到时相爱的人也各自"飘落"--分离。而只有"巨树"永青。"巨树"就是第一首所指称的"上帝",它是造物者,万物由它而生,因此它玩弄万物,也就是玩弄它自己,所以它嘲弄,但哭泣。最后,落叶"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表明穆旦对这种万物生死变化已能平静接受。3.请简述翟永明所定义的"黑夜的意识"。解答:1984年翟永明写出了组诗《女人》及序言《黑夜的意识》。在序言中翟永明对女性的力量作了如下定义:"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乖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且在二者中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这种"黑夜的意识"是女人"个人与宇宙的内在意识"。在翟永明看来,"每个女人都面对自己的深渊--不断泯灭不断认可的私心痛楚与经验--远非每个人都能抗拒这均衡的磨难直到毁灭。"而"黑夜的意识"则有可能帮助女性抗拒这深渊,因为"它升起时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一个有着特殊布局和角度的、只属于女性的世界。"组诗《女人》由近二十首诗组成完整的结构,它一反传统意义上对女性命运的美好勾勒,而直接切入女性内心的痛苦并寻找反抗的支点,在当时诗坛上引起很大震动,"黑夜的意识"提供了一个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诗人穆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写过深刻思考人类爱情关系的诗篇是()。
    A

    《诗八首》

    B

    《五月》

    C

    《冬》

    D

    《防空洞里的抒情诗》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属于“九叶诗派”的一组诗人是()。
    A

    穆旦、郑敏、杜运燮

    B

    辛笛、陈敬容、冀访

    C

    穆旦、唐浞、曾卓

    D

    辛笛、袁可嘉、彭燕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诗人穆旦在青年时期就对人类的爱情关系有深刻的思考,请结合他的作品《诗八首》,谈谈他的具体的思考以及在诗歌中的体现。

    正确答案: 《诗八首》写于1942年,当时穆旦才24岁,一个24岁的年青人,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第一首,“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当中的“上帝”二字,值得特别注意。穆旦对“上帝”的使用,是从语意层面上的借用,没有多少宗教背景,同他其他诗歌当中出现的“万有”等词一样,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结合第八首诗当中出现的“不仁”(“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这个词,“上帝”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典籍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天地”。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不仁”有过分析,在他看来,“天地不仁”是“麻木或痴顽”,因为“无知”,无所知觉,所以也就无所感;而“圣人”之“不仁”,是“凉薄或凶残”,是“忍心”,有知觉,但不被打动,“其不仁也,或由麻木,而多出残贼,以凶暴为乐”。在穆旦此前的很多诗作中,“万有”、“主”大多可作“残贼”解,而在《诗八首》,“上帝”更接近于“无知无觉”的“天地”,也就是说,诗人似乎开始理解万物的生生不息,事情的变动不居,是宇宙的常情,不再怨愤,而要接受。当然,在诗的开篇,在第一首中,他也仍然提到了“玩弄”,但“我”和“你”相爱之人的隔离,不但是造化弄人,而且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开首一句就很令人震惊。水流山石原是流动活跃的生命现象,却在“死的子宫”里成长,注定只能成为“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的“变形的生命”。这可能是一种畸形之爱,也可以是生命历程中其他的因素。
    第三首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情诗”。“小小野兽”、“青草”、“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的意象生机勃勃,写尽了两情相悦的单纯的肉体的欢乐,理智让位于生命力;“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从《圣经·雅歌》中就使用类似意象来表达情爱之欢。
    第四首,“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爱被言语照耀出光芒,将单纯的欢乐提升了,但言语又是无力而有限的。言语不能表达处的黑暗是更其可怕的。语言所引领进入的,是无限自由的精神的幻象,诗人对爱的认识是“混乱”、“美丽”。
    第五首,组诗的中段,情绪最为平静。“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无数世代流逝,而夕阳、田野永在,时间永在。时间的威力使我渴望永恒,渴望静止,安睡。
    第六首,讨论相爱到“相同”之后所带来的怠倦。这一思想可能是受奥登的影响。穆旦在晚年致郭保卫的信中提到奥登关于相同与怠倦的观点。相爱者渴望相互的认同,但相同会产生怠倦,而不认同又是“陌生”,人的情感得在“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旅行,这是人性的痛苦,与爱者本身已经无关。
    第七首,即使相爱者,他们的爱情也是平行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个体,即使相爱,也是爱另一个自我。
    第八首,诗歌情绪最为复杂。相爱者接近到定型,完成了爱的过程,但这过程注定要结束,象到了季候的树叶一样,到时相爱的人也各自“飘落”——分离。而只有“巨树”永青。“巨树”就是第一首所指称的“上帝”,它是造物者,万物由它而生,因此它玩弄万物,也就是玩弄它自己,所以它嘲弄,但哭泣。最后,落叶“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表明穆旦对这种万物生死变化已能平静接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九叶诗派的诗人是()。
    A

    穆旦

    B

    郑敏

    C

    袁可嘉

    D

    汪静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穆旦《诗八首》最初发表于()

    • A、1942年2月
    • B、1941年2月
    • C、1943年2月
    • D、1940年2月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充满着情感、理性与玄思的复杂交响的()诗。

    • A、抒情
    • B、爱情
    • C、哲理
    • D、叙事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试以《诗八首》一诗为例,分析说明穆旦诗歌“用身体思想”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穆旦诗中的思想含量很大,很多诗句甚至类似于抽象的思维,但这样的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甚至感到生理上的不安,其原因在于诗人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受,将观念化为具体的身体感知或生理意象。如《诗八首》,“你我手的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的惊喜”,“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这些诗句无不充满了大胆的奇想,内心的波动和抽象的观念都成为可以触摸、感受的现实,“身体”是这些诗句的中心,围绕它诗人似乎打破了灵与肉、自我与世界,物资与精神间的界限。这些诗句总给人一点肉体的感觉,这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诗人不仅用头脑思想,他还“用身体思想”

  • 第16题:

    简答穆旦的《诗八首》、《森林之魅》的思想与艺术。


    正确答案: 穆旦的《诗八首》是爱情诗,也是关于“自我”的诗。因为,诗中的情爱主体不同于传统爱情诗中的统一而深情的情爱主体,而是“分裂而痛苦”的情爱主体,被困于灵与肉、理智与情感、时间与空间、我和你(爱恋中的两个主体)、人类与造物主的差异、矛盾之中。诗篇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但更主要的是,探索了爱情的丰富、复杂,展示了“我”对于爱情的有超越的观照和深入客观的理性分析。虽是爱情诗却富有知性,热情中有思辩,抽象中又有肉感,运用了现代派诗的象征、暗示、抽象与具体结合的技巧,这是《诗八首》作为爱情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森林之魅》是对1942年夏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撤退途中死难于缅甸野人山士兵的悼诗。诗由“森林”、“人”的对话及“葬歌”组成。诗篇在生命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展开。死亡前生命的痛楚、生的愿望在与自然的触目对照中被凸显,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道关怀:“你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咬啮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们讲述,/如口今却是欣欣的林木把一切遗忘”,并借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歌唱无名战士的崇高、不朽与永恒:“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留下了英灵化人树干而滋生”。这首诗写得比较明朗,直抒胸臆,很少现代派技巧,但真挚动人。

  • 第17题:

    诗人穆旦在青年时期就对人类的爱情关系有深刻的思考,请结合他的作品《诗八首》,谈谈他的具体的思考以及在诗歌中的体现。


    正确答案:《诗八首》写于1942年,当时穆旦才24岁,一个24岁的年青人,对爱情的复杂性的思考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第一首,“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当中的“上帝”二字,值得特别注意。穆旦对“上帝”的使用,是从语意层面上的借用,没有多少宗教背景,同他其他诗歌当中出现的“万有”等词一样,用来指人类无法抗拒的、控制着芸芸众生的力量。结合第八首诗当中出现的“不仁”(“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这个词,“上帝”可以看作中国传统典籍老子《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天地”。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不仁”有过分析,在他看来,“天地不仁”是“麻木或痴顽”,因为“无知”,无所知觉,所以也就无所感;而“圣人”之“不仁”,是“凉薄或凶残”,是“忍心”,有知觉,但不被打动,“其不仁也,或由麻木,而多出残贼,以凶暴为乐”。在穆旦此前的很多诗作中,“万有”、“主”大多可作“残贼”解,而在《诗八首》,“上帝”更接近于“无知无觉”的“天地”,也就是说,诗人似乎开始理解万物的生生不息,事情的变动不居,是宇宙的常情,不再怨愤,而要接受。当然,在诗的开篇,在第一首中,他也仍然提到了“玩弄”,但“我”和“你”相爱之人的隔离,不但是造化弄人,而且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第二首,“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开首一句就很令人震惊。水流山石原是流动活跃的生命现象,却在“死的子宫”里成长,注定只能成为“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的“变形的生命”。这可能是一种畸形之爱,也可以是生命历程中其他的因素。
    第三首是最“纯粹”意义上的“情诗”。“小小野兽”、“青草”、“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的意象生机勃勃,写尽了两情相悦的单纯的肉体的欢乐,理智让位于生命力;“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从《圣经·雅歌》中就使用类似意象来表达情爱之欢。
    第四首,“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爱被言语照耀出光芒,将单纯的欢乐提升了,但言语又是无力而有限的。言语不能表达处的黑暗是更其可怕的。语言所引领进入的,是无限自由的精神的幻象,诗人对爱的认识是“混乱”、“美丽”。
    第五首,组诗的中段,情绪最为平静。“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无数世代流逝,而夕阳、田野永在,时间永在。时间的威力使我渴望永恒,渴望静止,安睡。
    第六首,讨论相爱到“相同”之后所带来的怠倦。这一思想可能是受奥登的影响。穆旦在晚年致郭保卫的信中提到奥登关于相同与怠倦的观点。相爱者渴望相互的认同,但相同会产生怠倦,而不认同又是“陌生”,人的情感得在“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旅行,这是人性的痛苦,与爱者本身已经无关。
    第七首,即使相爱者,他们的爱情也是平行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个体,即使相爱,也是爱另一个自我。
    第八首,诗歌情绪最为复杂。相爱者接近到定型,完成了爱的过程,但这过程注定要结束,象到了季候的树叶一样,到时相爱的人也各自“飘落”——分离。而只有“巨树”永青。“巨树”就是第一首所指称的“上帝”,它是造物者,万物由它而生,因此它玩弄万物,也就是玩弄它自己,所以它嘲弄,但哭泣。最后,落叶“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表明穆旦对这种万物生死变化已能平静接受。

  • 第18题:

    九叶诗派的成员有()

    • A、穆旦
    • B、田间
    • C、郑敏
    • D、袁可嘉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填空题
    九叶诗派的九位诗人是杭约赫、辛笛、穆旦、陈敬容、郑中国新诗敏、唐祈、唐湜、杜运燮和()。

    正确答案: 袁可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充满着情感、理性与玄思的复杂交响的()诗。
    A

    抒情

    B

    爱情

    C

    哲理

    D

    叙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以《诗八首》一诗为例,分析说明穆旦诗歌“用身体思想”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穆旦诗中的思想含量很大,很多诗句甚至类似于抽象的思维,但这样的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甚至感到生理上的不安,其原因在于诗人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受,将观念化为具体的身体感知或生理意象。如《诗八首》,“你我手的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的惊喜”,“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这些诗句无不充满了大胆的奇想,内心的波动和抽象的观念都成为可以触摸、感受的现实,“身体”是这些诗句的中心,围绕它诗人似乎打破了灵与肉、自我与世界,物资与精神间的界限。这些诗句总给人一点肉体的感觉,这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诗人不仅用头脑思想,他还“用身体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答穆旦的《诗八首》、《森林之魅》的思想与艺术。

    正确答案: 穆旦的《诗八首》是爱情诗,也是关于“自我”的诗。因为,诗中的情爱主体不同于传统爱情诗中的统一而深情的情爱主体,而是“分裂而痛苦”的情爱主体,被困于灵与肉、理智与情感、时间与空间、我和你(爱恋中的两个主体)、人类与造物主的差异、矛盾之中。诗篇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但更主要的是,探索了爱情的丰富、复杂,展示了“我”对于爱情的有超越的观照和深入客观的理性分析。虽是爱情诗却富有知性,热情中有思辩,抽象中又有肉感,运用了现代派诗的象征、暗示、抽象与具体结合的技巧,这是《诗八首》作为爱情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森林之魅》是对1942年夏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撤退途中死难于缅甸野人山士兵的悼诗。诗由“森林”、“人”的对话及“葬歌”组成。诗篇在生命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展开。死亡前生命的痛楚、生的愿望在与自然的触目对照中被凸显,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人道关怀:“你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咬啮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们讲述,/如口今却是欣欣的林木把一切遗忘”,并借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歌唱无名战士的崇高、不朽与永恒:“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留下了英灵化人树干而滋生”。这首诗写得比较明朗,直抒胸臆,很少现代派技巧,但真挚动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诗人郑敏认为穆旦的《诗八首》“八首套曲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