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六道轮回”指佛教中“业”的不同去处。”相关问题
  • 第1题: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2)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佛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槃等等。
    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大同中的小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身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②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有差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后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宗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③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 第2题:

    佛教中“定”指什么?


    正确答案: 精神上既不昏沉又不纷驰的安和状态,使印度一般宗教徒所必习的,尤其是佛教徒休息的必要条件。由于定,身心远离爱欲乐触等的粗分别,逐步发得身心轻安,终于能够把心——精神思想集中于任何一境之上,宁静安稳不受扰乱,进而引发一种无漏的智慧。

  • 第3题:

    佛教的“业”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业报有决定性、增殖性、无错乱性、不坏性等四个特点:
    (1)决定性。是同类因感同类果,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
    (2)增殖性。如一粒树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无数树种,一粒麦种可以增殖为万斤小麦,同样,善恶业的增殖也和植物的增殖相同,如果没有遏止因素,就会无限增殖。如一个善念可以种下参天的菩提树种,一粒嗔恨的火种可以烧毁一片幸福的丛林。
    业的增长是由造业的性质、思想动机、造业对象的身份、造业者的身份、造业次数、造业对象的数量等因素决定的。
    善业的特殊增殖规律:在时间上,在灾难厚重的末法时代所行之善,比太平盛世所行之善增殖力强;浊世所行之善,比佛国净土所行之善增殖力强;有无我智慧观照的善行,比没有无我智慧观照的善行增殖力强;有菩提心的众生所行之善,比无菩提心的众生所行的善增殖力强亿万倍;有回向性的善行比无回向性的善行增殖力强;修无上密的善行比修一般佛法的善行增殖力强等等。
    (3)无错乱性。造何种业就遭何种报应,造恶不会感善报,行善也不会遭恶报。有时造恶行善得不到相应的报应,甚至得到相反的报应,那只是一时的表面现象,肯定有其他原因。如狠毒的人一时能获得很多的金钱,终究难免法律的制裁;恶人一时得逞,终究身败名裂;善人虽贫困潦倒,却能留下一身清白。有时种花不成会生出未种的杂草,花草各有因缘,岂能混为一谈?
    (4)不坏性。任何种子的生长,不但要有无病的种子(内因),还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外缘)。如果没有生长的诸缘,粮食种子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而不会坏死。善恶业也同样,有的现世受报、有的隔一世报、有的相隔多世而报。

  • 第4题:

    佛教中的“业”是造作之意,泛指一切身心活动,具体包括()。

    • A、身业
    • B、思业
    • C、念业
    • D、语业
    • E、意业

    正确答案:A,D,E

  • 第5题:

    业态不同于业种,一般来说,业态指卖什么,业种指怎么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佛教的‘六道轮回’是指那六道?


    正确答案: 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 第7题:

    六道轮回


    正确答案: 六道轮回,是佛法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许多学佛人感到在理上较难把握,并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六道,指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说起人道、畜生道,大家可能会感到很熟悉,人道就是我们每天在大街上、商场里碰到的人世界,畜生道就是猪呀狗呀马呀鱼呀之类;而对于天道、修罗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许多人的想象就开始不着边际了,想象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天上世界、修罗世界、饿鬼世界和地狱世界。有些人,尤其知识分子,又认为这些都是编出来的,是迷信的东西不可信。实际上,都错了。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六道,是凡人人生的六种境界而已,也简称凡夫六界。六道只表示凡人人生六种境界的心象,佛经上描述六道的具体事象,是比喻性质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理解体悟,不幸许多人著了事相、物相,执以为这个世界以外,还有其他物化世界。所有的六道,不在我们身外,都在我们心中。故华严经上说:“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所以,迷情众生沉溺在六道受苦,就是指,一个人如果起恶心恶行,他实际上就处在地狱道上;如果起贪心贪行,他就处在饿鬼道上;如果起痴心痴行,他就处在畜生道上;如果起嗔心嗔行,他就处在修罗道上;如果起戒心戒行,他就处于人道上;如果起善心善行,他就处在天道上。通俗地说,六道就是凡人的六种人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个别人,一看到好吃的东西马上现出贪婪的表情,吃起来狼吞虎咽,好象一辈子吃不饱一样,一看就是个饿鬼,尽管他长着个人模人样。还有一些恶人,即使在路上走,一看就知道他内心象地狱一样黑暗;那些谋财害命的恶人,就是在地狱道上行走的人。这些人不用等到来世投胎做牛做鬼下地狱,已经是现世现报了。而那些能管住自己的人,那些修十善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心神安详,内心明亮,没有挂碍,那就是人道、天道了。
    根据佛法,什么人处在什么道上,都是他自招的。一个人平时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那他就是什么样的人。用我们六道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就知道他处在什么道上。从因果角度说,一个人处在什么道上,是果;其因,是他的心行,是他心行所造的业。我们说六道轮回,就是指凡夫俗子脱不掉凡心凡行,不能超出六道轮回,一直在六道上流转。
    佛法所说的“十法界”,包括“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六凡法界”就是凡夫六道。“四圣法界”指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其中声闻法界和缘觉法界是小乘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是大乘法界。“四圣法界”和凡夫六界一样,也是心法界,而不是物法界,不可执物相。凡夫六道在世间,佛法也在世间,“四圣法界”也是世间。人可以成佛、常住极乐境界,也可以成饿鬼、堕地狱,全取决于人的心行之中。我们厌离六道苦趣,要学佛修行,就是要求我们脱掉凡心凡行,起圣心圣行,超凡入圣,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世间平常心行之中。所以,马祖道一禅师说:“平常心是道。”

  • 第8题:

    佛教中所谓佛、法、僧“三宝”,其中法和僧是指()。

    • A、法指佛经佛法
    • B、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
    • C、僧即佛教中的罗汉
    • D、僧即佛教的信徒

    正确答案:B,D

  • 第9题:

    判断题
    业态不同于业种,一般来说,业态指卖什么,业种指怎么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吸取了佛教的哪些原型与题材?()
    A

    成仙故事

    B

    佛教故事

    C

    因果报应

    D

    六道轮回

    E

    佛教人物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佛教中所谓佛、法、僧“三宝”,其中法和僧是指()。
    A

    法指佛经佛法

    B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

    C

    僧即佛教中的罗汉

    D

    僧即佛教的信徒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六道轮回”指佛教中“业”的不同去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佛教所说的“业”有哪三种?


    正确答案: 身、口、意三种。

  • 第14题:

    凡夫被业牵引流转,故有六道轮回,菩萨被悲心牵引流转,悲心所到处,就是菩萨所到之处,如悲心驱使你到地狱去度生,你就情不能自己的,非去地狱度生不可。否则,你将感到自心有所不安,菩萨有隔阴之迷,以何法保持来生再修行乎,抑或再变成凡夫,若然入六道轮回乎?


    正确答案:菩萨品位甚多,有迷不迷,不迷者无论矣,迷者但有其愿,遇缘则觉,不失继续重修之机。愿力之大,不可思议,历代祖师,多是乘愿人也。若往地狱,须量自己修功,是否能在地狱同事,是否苦中尚能自在度他?倘心有余而力不足,等于不谙泅水,入海拯溺,两败无益。

  • 第15题:

    六道轮回真的存在吗?


    正确答案: 关于六道,佛经中有两种说法:
    一是地界说,认为人天和三恶道都有固定的地界,如《俱舍论》中所说。
    二是心态说,从人的心理感受和心智分为六道,苦大难重者为地狱心众;受饥饿之苦者为饿鬼心众;愚昧无知者为畜生心众;生活苦乐参半者为人心众;有乐无苦者为天心众;残暴好斗者为阿修罗心众。此说出自大乘般若部。
    虽然是人,但由于受业不同,在处境、心理感受、心智、德行方面各有不同,与六道众生形成了相应的心态和类别。对于那些只信现量经验的人来说,这“心态六道说”或“人间六道说”可能更易被接受。
    相信地狱的存在,认识三恶道之苦,对激发人们的超脱向上心,提升思想品位,遏止犯罪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16题:

    六道轮回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阿修罗道。

  • 第17题:

    佛教戒律中的“荤”是指()。


    正确答案:动物性食物和含辛香味的植物性原料

  • 第18题:

    佛教中所谓“六道轮回”,即天、人、()(非天)三善道;地域、饿鬼、旁生(畜生)三恶道。


    正确答案:阿修罗

  • 第19题:

    佛教中,能够导致因果报应之因的行为,称为“业”。一般来说,“业”分为()。

    • A、身业
    • B、法业
    • C、口业
    • D、意业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单选题
    伊文斯认为“物种共产主义”的思想萌芽在()中就出现了。
    A

    基督教的“诺亚方舟”

    B

    佛教的“普度众生”

    C

    基督教的“七天创世”

    D

    佛教的“六道轮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佛教中所谓“六道轮回”,即天、人、()(非天)三善道;地域、饿鬼、旁生(畜生)三恶道。

    正确答案: 阿修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佛教中,能够导致因果报应之因的行为,称为“业”。一般来说,“业”分为()。
    A

    身业

    B

    法业

    C

    口业

    D

    意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不存在“法业”这一说。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六道轮回”?

    正确答案: 佛家讲“因果报应”,靠的就是今生来世的轮回转变来支撑。你上一世种的各样因结成你这一世的各种果报,这一世的因会在你的来生得到报偿。怎么报偿呢?六道轮回!
    “六道”之中有三善道、三恶道。前者有天道(天人,相当于通俗所谓“神”一词)、阿修罗道(富有战斗力的神)和人道。后者有畜生道、恶鬼道(鬼道,贪邪却永不得满足)、地狱道(受苦之牢狱)。你作恶便会有恶道相逼,你行善便有善道相报。所以我们平常就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