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能够说明中国留守儿童现象的本质是()
第1题: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外出打工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的隐患,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以下哪项最好地解释了以上论述?( )
A.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B.由于缺乏父母的约束,孩子上网成瘾,他们会模仿一些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C.长期和父母缺乏沟通,导致他们的情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D.留守儿童积聚在一起,容易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伙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引导,()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
A学习问题
B品德问题
C纪律问题
D心理健康问题
第9题:
留守儿童长期缺失亲情抚慰,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因此对父母缺乏积极的情感反应,表现出对父母亲的冷漠、疏远,有的甚至会怨恨父母。
第10题:
二次留守,指农村留守儿童被父母接到城市后,由于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孩子周围都是陌生人,没有朋友和玩伴。下列属于二次留守的是()
第11题:
个别化
服务目标聚焦
经济效益优先
与服务对象相互信赖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打工,这群打工族通常是将子女留在农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儿童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其中一部分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其主要问题是“三缺”,即“生活上缺人照料,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此引来一系列弊端,很多孩子厌学好玩,叛逆不羁,甚至不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成为社会上的“问题”儿童。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
A.呼吁全社会来关爱留守儿童
B.对留守儿童父母的行为表示不满
C.说明义务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令人担忧
D.建议对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做一些调研和思考
第14题:
案例: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留守人员”,即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其中57. 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的儿童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老人”以及其他亲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问题:
1.留守儿童有哪些需求?
2.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开展哪些服务?
【答案要点】
1.留守儿童具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各种需要。
(1)生存的需要,包括生命存在的需要和社会存在的需要两个方面。
①生命存在的需要: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养育照料和可获得的最高水平健康医疗照料等。
②社会存在的需要: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等。
(2)发展的需要,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它主要包括:
①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得到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一需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相对更迫切。
②拥有受教育的机会,有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满足其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求知欲。
③获得足够的休闲和娱乐,有适合儿童且安全的娱乐场所,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娱乐休闲态度、方式和行为提供教导和培养。
(3)受保护的需要,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和剥削。
(4)社会化需要,要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行为方式。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使儿童掌握吃饭、穿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语言表达等人类发展的最初行为方式。
②促使儿童的自我观念发展,使儿童能分清自我与非我两者的关系。
③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协调好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儿童逐步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培养社会角色,使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以及社会角色等。
2.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社会服务主要有:
(1)留守儿童成长服务。联系资源,在农村地区积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整体营养水平,促进身体健康。社区社会工作者要着眼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需要,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提升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2)留守儿童家庭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照顾者提供培训,增进其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解,提高教养技巧,增强监护和照顾能力。
(3)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提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社会服务,及时发现潜在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对出现偏差行为的留守儿童提供矫治服务,纠正偏差行为,建立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4)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农村社会工作者要动员农村社区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整合资源开办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照顾,为青少年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提示】本题考点是儿童的需要以及留守儿童的服务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中“儿童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两章的内容。其中,留守儿童首先具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需要,其次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要会相对缺乏。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外出打工的父母应怎样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
第21题: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远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如今,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很严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第22题:
父母长期离家会儿童人格的发展造成影响
孩子长期留守会有自卑闭锁、自暴自弃、不愿与人交流、逆反心理的倾向
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够
一旦子女脱离农村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的时候,与父母生活方式的冲突、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冲突
第23题:
流动性是现代人口变迁的重要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流动性很大
留守儿童信息库要实现动态统计
帮扶、关爱留守儿童要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