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异同。”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理论上的差异之处。


    正确答案: 1)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
    2)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
    3)在建立系统这一总体概念时,经济学和社会学对总体的理解是不同的,经济学是机械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 第2题:

    比较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之异同。


    正确答案: 经济学家中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传统路线:自由主义传统和制度主义传统。自由主义传统是经济学主流理论趋向,强调自由市场机制内在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度主义传统则强调从市场以外的非经济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斯密的古典学派和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为代表,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前者认为“看不见的手”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发展和国家发展;后者认为是个人“偏好”和组织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提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规律,强调通过对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制度主义传统的经济学家源于德国“新”“旧”历史学派,反对工业化的世界主义,主张民族国家经济体制是源自其历史阶段和传统,可与自由市场机制并行发展。熊彼特主张可以通过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制度变革从而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凡勃伦等制度学派主张社会发展取决于制度变革,从生产技术制度和财产所有制度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凯恩斯沿袭制度主义传统从国家主义的政府干预角度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方案。

  • 第3题:

    简述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①必须把社会事实视为“物”。鉴于“集体表象”一类重要的社会事实无法直接观察,杜尔克姆提出把统计方法作为社会观察的重要工具的思想。
    ②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解释。这一原则体现了杜尔克姆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说,这一特点被称之为“唯社会论”。
    ③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是两个不同的但又必需的研究方法。杜尔克姆倡导一种控制比较的方法并确立了假设——推测——检验的步骤来研究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4题:

    简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特点。


    正确答案: 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方法论持否定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
    (1)不满意传统经济学孤立的经济人假说,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个人、家庭和企业都不是最主要的决策单位,决定经济成果的关键是形成相互冲突关系的人群或阶级所产生的集体力量。
    (2)反对传统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认为对人的经济行为,不能通过概括人的普遍性倾向并在形式上用最优模式来进行分析,而必须研究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行动的影响。
    (3)反对传统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该在社会──经济的相互冲突中考察经济的不断变化,并用动态的不均衡模式来探索经济过程发展的特点。
    (4)不满意于传统经济学关于“狭义经济学”的假设,注重于经济以外的各种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融。
    这样,制度学派主张用“制度趋势”方法研究经济学。此研究方法的特点如下:首先,把社会经济看成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其次,制度经济学接受以本能代替理智来解释人类一切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经济制度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而一切“社会习惯”又源于人类的本能。最后,制度经济学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解释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 第5题:

    简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正确答案: 从教育活动或现象所属的空间范畴进行分类,形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视角:
    (1)宏观角度的研究;
    (2)中观角度的研究;
    (3)微观角度的研究;
    (4)综合角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三个层次,方法论不是方法本身,主要指关于研究过程中的哲学,涉及对研究过程中所使用份额方法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一层,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的哲学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第二层,认识某类事物的规律与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范式”。第三层,获得认识资料的具体方法论规则,其核心是“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具体包括多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 第6题:

    简述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正确答案: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1)相关变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相关变量是生产、资源配置方式和收入的分配。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则是有规则、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的某些方面。
    2)自变量。经济学的自变量是供求关系。社会学一般从其所要解释的现象中寻找解释变量,即自变量。
    3)变量间的关系。在经济学的模型中,相关变量是两组自变量的函数。社会学使用的解释变量要多得多,任何一个相关变量都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自变量。
    4)“假定”的重要性。在经济学模型中,各种相关变量,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价格和变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正确答案: 从教育活动或现象所属的空间范畴进行分类,形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视角:
    (1)宏观角度的研究;
    (2)中观角度的研究;
    (3)微观角度的研究;
    (4)综合角度的研究。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分三个层次,方法论不是方法本身,主要指关于研究过程中的哲学,涉及对研究过程中所使用份额方法体系的整体理解。第一层,认识事物的共同规律、一般特性的哲学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第二层,认识某类事物的规律与特点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研究范式”。第三层,获得认识资料的具体方法论规则,其核心是“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具体包括多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理论上的差异之处。

    正确答案: 1)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
    2)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
    3)在建立系统这一总体概念时,经济学和社会学对总体的理解是不同的,经济学是机械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理解。

    正确答案: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看法:
    1)关于市场的基本前提。经济学以理性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市场的前提,市场的参与者是绝对理性的,是独立的原子式个体;社会学认为市场成员总是处于社会结构中,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社会行动者。
    2)市场的运行机制。经济学把一定需求——供给条件下的价格机制视为市场得以良好运转的最重要条件。社会学则揭示出需求与供给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因素。
    3)影响市场的变量。经济学只关注市场中的纯粹经济变量;社会学则认为市场中存在许多外生变量,这些变量与纯经济变量一起影响着市场的运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①必须把社会事实视为“物”。鉴于“集体表象”一类重要的社会事实无法直接观察,杜尔克姆提出把统计方法作为社会观察的重要工具的思想。
    ②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解释。这一原则体现了杜尔克姆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说,这一特点被称之为“唯社会论”。
    ③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是两个不同的但又必需的研究方法。杜尔克姆倡导一种控制比较的方法并确立了假设——推测——检验的步骤来研究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 (1)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个人的行动才称得上是社会行动。
    (2)研究方法不同:首先,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第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他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第三,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即社会学中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因果性说明。韦伯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义,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韦伯对“理解”概念的解释是很宽泛的。“理解”既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论体系的异同和关系。


    正确答案: 经济学与社会学在行为分析、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分析上具有相似性;而在行为理论的性质、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和系统与均衡三个方面分析上具有区别性。
    从相似性上说,其一,两者均以行为理论是理论的基础,从逻辑上推导从学科的中心概念。其二,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实现的欲望满足问题。其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整体概念.是以作为社会事实的价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系统理论上是一致的。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明显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其次,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最后,在建立系统时,经济学是机械论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在方法论上,经济社会学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两者的研究方法,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取两家所长,构成了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4题:

    简述经济学和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理解。


    正确答案: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经济学与社会学对市场的不同看法:
    1)关于市场的基本前提。经济学以理性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市场的前提,市场的参与者是绝对理性的,是独立的原子式个体;社会学认为市场成员总是处于社会结构中,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社会行动者。
    2)市场的运行机制。经济学把一定需求——供给条件下的价格机制视为市场得以良好运转的最重要条件。社会学则揭示出需求与供给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因素。
    3)影响市场的变量。经济学只关注市场中的纯粹经济变量;社会学则认为市场中存在许多外生变量,这些变量与纯经济变量一起影响着市场的运行。

  • 第15题:

    简述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上的差别。


    正确答案: (1)研究对象不同: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个人而独立存在的任何行为方式。社会事实的特征:社会事实的外在性;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行动应该称作这样一种行动,即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社会行动必须具备以下两大条件:①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即行动者个人采取行动的动机。②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即行动者主观意识到与他人的联系。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个人的行动才称得上是社会行动。
    (2)研究方法不同:首先,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第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因素,应该到前在于他的那些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的意识状态中去寻找。”第三,一种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它的功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因此“当我们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即社会学中的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对意义的理解和因果性说明。韦伯强调,这里所说的“意义”并非是指“客观上正确的”、或从形而上学意义上讲是“真实的”那种意义,而是指行动者主观的认为即社会学上的意义。韦伯对“理解”概念的解释是很宽泛的。“理解”既可表现为理智上和逻辑上的即“合理明晰的”,又可表现为情感体验的和艺术感受的即“移情明晰的”。

  • 第16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和()的区别。


    正确答案:规范性研究;证验性研究

  • 第17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和()两类。


    正确答案:实证研究范式;人文研究范式

  • 第18题:

    问答题
    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论体系的异同和关系。

    正确答案: 经济学与社会学在行为分析、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分析上具有相似性;而在行为理论的性质、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和系统与均衡三个方面分析上具有区别性。
    从相似性上说,其一,两者均以行为理论是理论的基础,从逻辑上推导从学科的中心概念。其二,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实现的欲望满足问题。其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整体概念.是以作为社会事实的价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系统理论上是一致的。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明显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其次,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最后,在建立系统时,经济学是机械论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在方法论上,经济社会学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两者的研究方法,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取两家所长,构成了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依据使用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和()两类。

    正确答案: 实证研究范式,人文研究范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比较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之异同。

    正确答案: 经济学家中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传统路线:自由主义传统和制度主义传统。自由主义传统是经济学主流理论趋向,强调自由市场机制内在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度主义传统则强调从市场以外的非经济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斯密的古典学派和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为代表,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前者认为“看不见的手”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发展和国家发展;后者认为是个人“偏好”和组织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提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规律,强调通过对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制度主义传统的经济学家源于德国“新”“旧”历史学派,反对工业化的世界主义,主张民族国家经济体制是源自其历史阶段和传统,可与自由市场机制并行发展。熊彼特主张可以通过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制度变革从而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凡勃伦等制度学派主张社会发展取决于制度变革,从生产技术制度和财产所有制度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凯恩斯沿袭制度主义传统从国家主义的政府干预角度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方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

    正确答案: 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客观对象的变化而导致的,另一方面,在于方法论的发展以及不同方法论的差别。
    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方法论的发展程度是学说体系发展的条件。个学说体系的形成都是其研究方法运用的结果。
    方法论的一般与特殊是各个时代不同学派批判与继承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方法论上的一般与特殊性,才有经济学在批判和继承中的演变与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正确答案: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主要有()和()的区别。

    正确答案: 规范性研究,证验性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