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DIC的治疗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叙述DIC病人临床使用肝素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用药前先测定凝血时间,用药后2小时再次测定凝血时间,如凝血时间短于12分钟,提示肝素剂量不足;若超过30分钟则示过量;若在20分钟左右表示剂量合适;
    注意病人有无过敏反应的发生,轻者可出现寻麻疹、鼻炎和流泪,重者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
    肝素使用过量可引起消化道、泌尿系、胸腔或颅内出血,部分病人可发生严重出血,若出血不止,须用等量的鱼精蛋白拮抗,注射鱼精蛋白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抑制心肌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和呼吸困难。

  • 第2题:

    简述DIC的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有效治疗原发病,可控制DIC进展。如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治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诱因也极为重要。染性疾病;治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诱因也极为重要。
    (2)抗凝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重建凝血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用抗凝剂为肝素,肝素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_Ⅲ)结合后,使AT-Ⅲ被激活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激活后的AT-Ⅲ与凝血酶及多种激活的凝血因子结合并使其灭活,但不能溶解已形成血栓。肝素钠用法:急性DIC肝素钠一般15000U/d左右,每6小时用量不超过5000U,静脉滴注,连用3~5天,必须严密监护血液各项检查。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较少,一次或分两次皮下注射。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轻症或诊断不确定患者。可用双嘧达莫200~400mg/d,配合阿司匹林40~80.mg/d,均为分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脉滴注;或噻氯匹定250mg,口服,2次/d。
    (4)其他治疗。
    ①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纤溶亢进期,一般每日输注新鲜血200~800ml,全血输注已少用,常可分别输注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较全血多1倍)、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或血小板悬液。
    ②抗纤溶治疗:适用于DIC晚期,禁用于DIC早、中期。常用药有6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
    ③溶栓疗法:主要用于DIC后期,脏器功能衰竭显著且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第3题:

    1.DIC的病因有哪些? 2.DIC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3.DIC与重症肝炎和TTP的鉴别


    正确答案:

  • 第4题:

    简述心肌梗塞的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一般治疗:
    ①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一周,保持环境安静,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②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重者可面罩给氧;
    ③监护,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3~5天;
    ④镇静止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
    (2)再灌注心肌:
    ①溶栓疗法;
    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消除心律失常。
    (4)治疗心力衰竭。
    (5)治疗休克。
    (6)其他治疗:
    ①抗凝疗法;
    ②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③极化疗法。

  • 第5题:

    简述DIC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DIC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符合以下两项以上: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来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
    (4)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者: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
    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⑤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肝素尽早应用,最好在高凝血期应用,对以纤溶亢进为主者不用肝素,肝素施用以使APTT延长1.5~2倍为宜,一般用药5~7d;
    (3)抗血小板药可用于轻型DIC或慢性DIC,不与肝素合用;
    (4)补充凝血因子:输PPSB及Fg,血小板显著减少则可输血小板悬液;
    (5)抗纤溶治疗:DIC晚期纤溶亢进时可应用,但DIC早期忌用。

  • 第6题:

    多选题
    DIC的治疗要点包括( )
    A

    抗凝疗法

    B

    抗纤溶治疗

    C

    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D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E

    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DIC患者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肝性脑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诊断要点:在病史中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或近期有肝性脑病的诱因存在,患者出现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伴有典型的扑翼样震颤和脑电图变化,同时有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即可诊断肝性脑病。
    (2)治疗要点:
    ①消除诱因。
    ②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③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与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④人工肝和肝移植。
    ⑤其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防止出血与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简述肝性脑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诊断要点:在病史中有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或近期有肝性脑病的诱因存在,患者出现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伴有典型的扑翼样震颤和脑电图变化,同时有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即可诊断肝性脑病。
    (2)治疗要点:
    ①消除诱因。
    ②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③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与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④人工肝和肝移植。
    ⑤其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保护脑细胞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防止出血与休克。

  • 第10题:

    简述DIC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抗凝疗法护理:使用肝素时应在用药前先测定凝血时间,注意变态反应的发生,预防肝素使用过量及处理。
    2.抗纤溶疗法护理。
    3.密切监测有无MODS的发生。
    4.预防引发DIC的各种诱因,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 第11题:

    简述感染性休克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①补充血容量;②控制感染;③纠正酸碱失衡;①皮质激素治疗;⑤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⑥其他,如营养支持、对DIC的处理等。

  • 第12题:

    简述MG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MG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1)诊断:①起病隐袭,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瞳孔括约肌一般不受累。②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连续收缩后发生严重无力甚至瘫痪,短期休息后可好转,晨轻暮重。③多累及眼外肌及其他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四肢及躯干肌,一般平滑肌和膀胱括约肌均不受累。④疲劳试验。⑤高滴度.AChR-Ab。⑥神经重复低频刺激阳性。⑦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
    (2)治疗:①抗胆碱酯酶药物: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等。②病因治疗.A.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B.免疫抑制剂;C.血浆置换;D.免疫球蛋白.E.胸腺切除。

  • 第13题:

    问答题
    简述DIC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抗凝疗法护理:使用肝素时应在用药前先测定凝血时间,注意变态反应的发生,预防肝素使用过量及处理。
    2.抗纤溶疗法护理。
    3.密切监测有无MODS的发生。
    4.预防引发DIC的各种诱因,密切观察,及早发现,纠正血液高凝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DIC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DIC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符合以下两项以上:
    (1)多发性出血倾向;
    (2)不易用原发病来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
    (4)抗凝治疗有效。实验室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者: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③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
    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⑤周围血破碎红细胞>2%。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肝素尽早应用,最好在高凝血期应用,对以纤溶亢进为主者不用肝素,肝素施用以使APTT延长1.5~2倍为宜,一般用药5~7d;
    (3)抗血小板药可用于轻型DIC或慢性DIC,不与肝素合用;
    (4)补充凝血因子:输PPSB及Fg,血小板显著减少则可输血小板悬液;
    (5)抗纤溶治疗:DIC晚期纤溶亢进时可应用,但DIC早期忌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DIC的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有效治疗原发病,可控制DIC进展。如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治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诱因也极为重要。染性疾病;治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诱因也极为重要。
    (2)抗凝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重建凝血一抗凝平衡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用抗凝剂为肝素,肝素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_Ⅲ)结合后,使AT-Ⅲ被激活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激活后的AT-Ⅲ与凝血酶及多种激活的凝血因子结合并使其灭活,但不能溶解已形成血栓。肝素钠用法:急性DIC肝素钠一般15000U/d左右,每6小时用量不超过5000U,静脉滴注,连用3~5天,必须严密监护血液各项检查。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较少,一次或分两次皮下注射。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轻症或诊断不确定患者。可用双嘧达莫200~400mg/d,配合阿司匹林40~80.mg/d,均为分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脉滴注;或噻氯匹定250mg,口服,2次/d。
    (4)其他治疗。
    ①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适用于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纤溶亢进期,一般每日输注新鲜血200~800ml,全血输注已少用,常可分别输注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较全血多1倍)、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或血小板悬液。
    ②抗纤溶治疗:适用于DIC晚期,禁用于DIC早、中期。常用药有6一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
    ③溶栓疗法:主要用于DIC后期,脏器功能衰竭显著且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