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张戒的诗歌要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的观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张戒诗歌创作要清高古朴自然,不应以雕琢之工的观点
    张戒从“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的认识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提出了诗歌创作具有应高古、自然、含蓄、微婉的艺术风格,反对有间雕琢,滥用俗语和诗意、直白、浅露。(例子略)
    在张戒看来,具有高古风格的作品都是诗人情感充满胸膛不得不发的结果,即情感使然,无需“为文而造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自然而然的表现。

  • 第2题:

    《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 第3题:

    王绩的诗歌以()居多,言志述怀为主,具有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


    正确答案:田园隐逸

  • 第4题:

    试述诗言志的观点


    正确答案:“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 第5题:

    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


    正确答案:《尚书》

  • 第6题:

    吴文英的《莺啼序》用了哪些手法?()

    • A、移情手法
    • B、通感手法
    • C、梦幻中的质实
    • D、咏物言志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蔡邕《述行赋》的创作意图是()

    • A、咏物托志
    • B、劝百讽一
    • C、吊古伤今
    • D、以美为讽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下述哪个不是《莺啼序》的手法?()

    • A、移情手法
    • B、通感手法
    • C、梦幻中的质实
    • D、咏物言志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早雁》说说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的表现方法?

    正确答案: 通篇比兴手法。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大雁,而实际上是在描写逃难的人民。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主张诗歌“主情说”的是:()。
    A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B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C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D

    诗缘情而绮糜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主张诗以言志为本,反对为咏物而咏物,失掉了作诗的目的,但也反对只言志,而不借助特定的对象来言志,造成诗歌所言之事非常浅露。
    ①张戒高度评价了“国风”提出了诗歌创造的艺术风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以其所以可贵也”。在作者看来,古诗和李白的诗的含蓄、自然的审美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风相比。
    ②张戒提倡诗歌创造的“咏物”,这个观点与“言志与咏物并举”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味”,曹植的“韵”以及杜甫的“气”皆为楷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即“含不尽不意”。
    ③张戒以沈约“二班长于情理说”;刘勰“情在词外日隐”;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等观点来证明诗歌创作的含蓄特点。
    ④张戒批评了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不良风气,认为把表达主旨完全明白无误地写进诗中,必造成直白浅露,毫无味道。张戒提倡诗的创作要含蓄微婉,意在批评江西诗派的不良文风,并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方向和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诗言志的观点

    正确答案: “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不可预设固定之法,艺术表现要“中的”的观点。
    ①因情写诗:张戒继承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提出自然为文,以情写意,反对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用事、补缀和江西诗派刻意雕镂、玩弄技艺的习气。写作要“因情造文,不为造情”,他认为凡是上乘的作品都是“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张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真情;而作品也表现了真,能感动人,体现了作品之真,即张戒所谓的“情真”。
    ②不可设固定之法:张戒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提出诗不可设固定法式的观点:“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认为学写诗就要抛弃原来的创作定势,尊重情感需要,才可以写好诗。为文造情,不真不诚,不能感人要不得,这是张戒“情真”说又一观点。
    ③“中的”:艺术表现上的“中的”主张,即语言要生动确切地符合所描写的对象。“中的”包括抒情与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质,又要使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生动,情深意切,如此作品才能深切感人,意味无穷。
    ④张戒的“情真”“中的”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苏轼,黄庭坚,认为他们只着眼于形式技艺,只得诗的皮毛,雕镌刻镂只能使诗的本质丧失。

  • 第14题:

    根据《论语》的记载,子思对言辞和意愿之间关系的概括为“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试述张戒诗歌表达须微婉含蓄,不能直白泄露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主张诗以言志为本,反对为咏物而咏物,失掉了作诗的目的,但也反对只言志,而不借助特定的对象来言志,造成诗歌所言之事非常浅露。
    ①张戒高度评价了“国风”提出了诗歌创造的艺术风格。“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望弗及,伫立以泣”——“其词婉,其意微,不迫不露,以其所以可贵也”。在作者看来,古诗和李白的诗的含蓄、自然的审美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风相比。
    ②张戒提倡诗歌创造的“咏物”,这个观点与“言志与咏物并举”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味”,曹植的“韵”以及杜甫的“气”皆为楷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即“含不尽不意”。
    ③张戒以沈约“二班长于情理说”;刘勰“情在词外日隐”;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等观点来证明诗歌创作的含蓄特点。
    ④张戒批评了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的不良风气,认为把表达主旨完全明白无误地写进诗中,必造成直白浅露,毫无味道。张戒提倡诗的创作要含蓄微婉,意在批评江西诗派的不良文风,并指出了诗歌创作的方向和规律。

  • 第16题:

    《早雁》说说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的表现方法。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同时用雁遭到惊吓而四散飞逃、声声哀鸣,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颔联写失群的孤雁飞过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情景,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颈联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敌人的猖狂、朝延的无能,以致百姓有家难回。尾联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全诗表层意象与深层意蕴两相契合,含蓄而深沉。

  • 第17题:

    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抒情诗

  • 第18题:

    陈子昂提出了什么样的传统()

    • A、咏物咏志
    • B、兴寄风雅
    • C、托物言志
    • D、歌行体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张炎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

    • A、清空骚雅说
    • B、词为艳科说
    • C、有言有文说
    • D、以俗为雅说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的诗歌要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继承了我国传统诗歌“诗言志”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事父事君”的观点,提出诗以言志为一,咏物为余的主张。他说:“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志”是情志,就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指描写自然景物。张戒把“言志”作为诗歌创作的思想原则,重视反映现实,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言志是诗人的本意。
    张戒又没有完全否定“咏物”,他认为诗歌创作可以“咏物”,但不能为了“咏物”而“咏物”,“咏物”必须是为“言志”服务,作者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不可单纯描写景物,造成内容空虚,玩物丧志。作者用“意味”说明作品艺术性的重要,作品失去了“意味”,就会单调、泛味、无生气、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张戒的“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观点的内涵:诗人言事也好,咏物也好,都是为了不得不发的情感,而用诗表达出来,自然流出,即使全篇咏物,也达到了言志的目的,这也就是“言志与咏物兼而有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不可预设固定之法,艺术表现要“中的”的观点。

    正确答案: ①因情写诗:张戒继承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提出自然为文,以情写意,反对苏轼、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用事、补缀和江西诗派刻意雕镂、玩弄技艺的习气。写作要“因情造文,不为造情”,他认为凡是上乘的作品都是“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者也”。张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真情;而作品也表现了真,能感动人,体现了作品之真,即张戒所谓的“情真”。
    ②不可设固定之法:张戒根据诗歌创作的特点,提出诗不可设固定法式的观点:“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张戒认为学写诗就要抛弃原来的创作定势,尊重情感需要,才可以写好诗。为文造情,不真不诚,不能感人要不得,这是张戒“情真”说又一观点。
    ③“中的”:艺术表现上的“中的”主张,即语言要生动确切地符合所描写的对象。“中的”包括抒情与写景两方面内容,既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本质,又要使所描写的对象鲜明生动,情深意切,如此作品才能深切感人,意味无穷。
    ④张戒的“情真”“中的”的主张,主要是针对苏轼,黄庭坚,认为他们只着眼于形式技艺,只得诗的皮毛,雕镌刻镂只能使诗的本质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陈子昂提出了什么样的传统()
    A

    咏物咏志

    B

    兴寄风雅

    C

    托物言志

    D

    歌行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张戒诗歌创作要清高古朴自然,不应以雕琢之工的观点

    正确答案: 张戒从“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的认识出发,进一步阐述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提出了诗歌创作具有应高古、自然、含蓄、微婉的艺术风格,反对有间雕琢,滥用俗语和诗意、直白、浅露。(例子略)
    在张戒看来,具有高古风格的作品都是诗人情感充满胸膛不得不发的结果,即情感使然,无需“为文而造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自然而然的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王绩的诗歌以()居多,言志述怀为主,具有较为深刻的哲学思辨色彩。

    正确答案: 田园隐逸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