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年12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第2题:

    简要评述李大钊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面的贡献。


    正确答案: 李大钊是在中国报刊上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主持和影响《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政论,促使《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变成无产阶级的刊物。
    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却表达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 第3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 第4题:

    试评述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和郑观应经济思想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1)他们都把学习西方,发展中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反对单纯“求强”,提出“先富后强”,认为“师夷”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应放在经济方面。
    (2)他们都把“商”尤其是对外贸易看做发展经济的中心和关键,宣扬“以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乃至“以商立国”,把“振兴商务”作为学习西方,按资本主义方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口号。
    (3)他们主要强调经济改革,对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政治和思想改革缺乏足够认识,宣扬“变器不变道”。对清政府压制民间资本,阻碍经济改革的弊政虽有批判,但对专制制度则持肯定、维护态度。

  • 第5题:

    评述韬奋言论活动及其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非党的进步政论家并起过重要作用的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报刊评论家邹韬奋和他的报刊言论。1926年,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并任主编。1935年11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8月返回上海改出《生活星期刊》。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为全面抗战呼号。1938年,任《全民抗战》主编。总之,邹韬奋先后主编过7个报刊,撰写了千余篇报刊评论。邹韬奋尤以“小言论”和“答读者”最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言论善于抓住全国人民最关心的新闻事件和迫
    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经过认真思考,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给予分析说理,文笔明显畅快,一气呵成。他的报刊评论注重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他认为报刊言论要做“人民的喉舌”,“言人之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由此他的言论在当时社会上,特别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 第6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7题:

    简述王韬《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漫游随录》记欧西各国风光民情、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
    (2)《扶桑游记》记明治维新时期人物、记从鉴真到黄遵宪等中日文化交流使者,也记自己与日人的交谊。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评述王韬、马建忠、薛福成和郑观应经济思想的共同点。

    正确答案: (1)他们都把学习西方,发展中国经济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反对单纯“求强”,提出“先富后强”,认为“师夷”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应放在经济方面。
    (2)他们都把“商”尤其是对外贸易看做发展经济的中心和关键,宣扬“以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乃至“以商立国”,把“振兴商务”作为学习西方,按资本主义方式发展中国经济的口号。
    (3)他们主要强调经济改革,对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政治和思想改革缺乏足够认识,宣扬“变器不变道”。对清政府压制民间资本,阻碍经济改革的弊政虽有批判,但对专制制度则持肯定、维护态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商为国本”论。

    正确答案: 王韬提出了同以农为本的传统说法相对立的“商为国本”论。他所说的商,不完全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行业,而是包括一切同市场相联系的生产、流通行业。不仅国内外贸易,一切新式工、矿、交通、服务行业,都可列入商的范畴。但是,王韬在商中主要强调的还是商业、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他的“商为国本”,实际上是一种以对外贸易为中心和先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近代重商观点的开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评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

    正确答案: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重大影响,林语堂称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办报思想:
    (1)办报的意义:"办报立言"。
    (2)报纸的功能: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韬奋精神”?简要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韬奋精神”——热爱人民,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使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毛泽东于1942年提出《解放日报》)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记者、报刊活动家、出版家和政论家。1926年10月,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九一八”事变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抗日救国立场和社会主义倾向思想。1933年,被迫出过逃亡,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笔进行革命斗争。半年后,《生活》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之后不到两个月,生活书店又出版了《新生》周刊。《新生》沿用《生活》原班人马,由邹韬奋挚友杜远生任主编。1935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借口《新》刊载的《闲话皇帝》侮辱天皇,要求国民党当局查封,惩办文章作者,国民党当局立即开庭审理,判处了黄远生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并查封了《新》,这是著名的“新生事件”。流亡国外的两年当中,邹韬奋写出了后来出版的《萍踪寄语》。1935年8月,回国之后,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2月被封).1936年3月,邹韬奋流亡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和《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周刊)。1936年11月22日,因为“七君子事件”被捕。被监禁期间,撰写了《经历》、《萍踪忆语》等著作,1937年7月出狱,邹韬奋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1938年7月,和李公朴创办的《全民》合并,改为《全民抗战》。1941年2月,被当局查封,1941年2月,邹韬奋第三次流亡到香港,1941年5月,复刊《大众生活》12月停刊。
    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思想:
    1.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
    ②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
    ③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者特色
    ④文风要“明显畅快”。邹韬奋把提高大众文化水平,推广大众文化作为报刊的基本任务之一,因而一贯重视报刊文字的通俗易懂。
    ⑤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⑥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为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理想的编辑:大公无私;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识见;文字达畅;至少精通一门外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王韬的办报主张是什么?请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的新闻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发表了比较系统的办报主张。
    一是论述了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即办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二是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三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四是论述了报纸的文风,认为报纸应该直抒胸臆;
    五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评述公平与效率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1)公正是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标志和基石,保障社会公正是公共管理主体的职责。
    (2)公正和效率的协调统一,是以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建设为基础的社会历史进程。

  • 第14题:

    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 第15题:

    评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


    正确答案: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自任主笔,这是我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纸,通过报纸,王韬积极传播西方文化,呼唤改革开放,鼓吹变法图强,其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都产生重大影响,林语堂称王韬是"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办报思想:
    (1)办报的意义:"办报立言"。
    (2)报纸的功能: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在国内最早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4)报纸的文风:直抒胸臆。
    (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是知识广博的"通才"。

  • 第16题:

    简述王韬、梁启超对中国报章文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在《循环日报》上的写作实践,以纯朴务实的文风把古代政论这种传统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兴起,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 第17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一场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一场将其部分政府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由于《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政论为主的报纸,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丞》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韬十分强调报刊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可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在当时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
    ①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先导作用;
    ②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③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 第18题:

    简要评述爱迪生对电影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局限性。


    正确答案: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但就其个人来说,他对电影发明兴趣并不大,他的“电影视镜”等技术、产品都是买来的专利,而“电影视镜”的单窥方式不符合电影的大众化发展方向;他拍摄的影片基本都是模仿与抄袭之作。爱迪生低估了电影的价值,但他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掀起专利大战,使自己成为电影垄断者,并使电影成为了一种商业。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创办报刊介绍西方德国正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斯诺、史沫特莱等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贡献。

    正确答案: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1905-1972)1928年被聘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街区报》的特约通讯员。1928年作预期一年的环球旅行,当年9月来到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结果却是在这个苦难沉重的国家里生活与工作了13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斯诺立即却东北报道战事。一二八事变,他又冒着炮火往来于两军阵地之间,写出了许多出色的占地报道。后撰成《远东前线》一书,于1933年在美国出版。1936年6月,斯诺经宋庆龄介绍,从北平赴陕北采访,成为第一个进入陕甘宁解放区的外国记者。他在陕北3个多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贺龙、邓发等中共领导人和许多工农群众,并多次深入甘、宁前线采访,掌握了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10月中旬离开解放区。1937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共上海地下党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第一个中文版本,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发行,书名改换为《西行漫记》。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影响下,踏上了奔赴延安的革命征程。该书风行世界,被翻译成十余种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出生于美国密里州北部贫困的农村,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自学,19岁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并以优异的写作才能当上了沉重刊物的编辑。1928年12月,史沫特莱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历时10年有余,谱写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章”。史沫特莱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以及报告文学、长篇巨著,真实纪录了那些年代中国的历史剧变,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生存、求解放,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实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一场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一场将其部分政府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由于《循环日报》最大的特点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报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政论为主的报纸,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对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丞》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中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韬十分强调报刊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王韬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王韬认为,报纸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王韬认为,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材”,“不可不慎加遴选”,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王韬的这些办报主张,在当时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于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主要表现为:
    ①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先导作用;
    ②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③对中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王韬、梁启超对中国报章文体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正确答案: 王韬在《循环日报》上的写作实践,以纯朴务实的文风把古代政论这种传统文体移植到报刊上,并加以改造,使其更适合于表达崭新的思想内容。这是对中国报刊新闻言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甲午战后新的报章文体兴起,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称时务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为后来的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李大钊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方面的贡献。

    正确答案: 李大钊是在中国报刊上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主持和影响《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政论,促使《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变成无产阶级的刊物。
    李大钊在一九一八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著名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却表达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应该看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正确答案: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同年3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在狱中8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1937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