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题目

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 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
  • 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 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 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相似考题
更多“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比率智商被定义为(  )。

    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
    B.心理年龄乘以实足年龄
    C.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
    D.实足年龄减去心理年龄

    答案:A
    解析:
    比内.西蒙量表传人美国后,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于1916年对其进行修订而成为斯坦福.比内量表。它在心理年龄的基础上,以智商表示测验结果,即以后所说的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即IQ=MA/CA X100

  • 第2题:

    智力单位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称为

    A.人格智商
    B.离差智商
    C.比率智商
    D.中位数智商
    E.百分位智商

    答案:C
    解析:
    智商,即智力商数,是一种智力单位,用以衡量智力高低。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智力商数;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指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故选C。

  • 第3题:

    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是根据()从测验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的。
    A.总分
    B.实足年龄
    C.总分和实足年龄
    D.每题答题质量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

    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C

  • 第5题:

    智商计算公式()

    • A、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 B、实际年龄/智力年龄
    • C、(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 D、(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智商是指下列哪一项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

    • A、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
    • B、生理年龄除以智力年龄
    • C、智力年龄除以常模
    • D、适应行为除以智力年龄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 B、100
    • C、120
    • D、125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比率智商的定义为()。
    A

    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

    B

    心理年龄乘以实足年龄

    C

    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

    D

    实足年龄减去心理年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A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

    B

    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

    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比率智商是指(  )。
    A

    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B

    实足年龄与心理年龄之比

    C

    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差

    D

    实足年龄与心理年龄之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比率智商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

  • 第11题:

    单选题
    比率智商是指(  )。(2003年12月三级真题)
    A

    实足年龄与心理年龄之比

    B

    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C

    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差

    D

    实足年龄与心理年龄之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推孟在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 第12题:

    单选题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A

    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B

    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100

    C

    IQ=(X-X)/S

    D

    IQ=100+15Z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比率智商IQ是( )与实足年龄之比。

    A.智力商数
    B.实足年龄
    C.心理年龄
    D.真实年龄

    答案:C
    解析:
    智力测验。 比率智商指的是心理年龄(也称作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之比。

  • 第14题:

    推孟第一次将智商(IQ)的概念引入智力测验,其公式表达为(  )

    A.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B.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智商=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答案: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智商。
    应试解难:推孟第一次将智力商数概念(简称智商IQ)引入了智力测验,以智商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智商等于智力年龄(MA)除以实际年龄(简称CA)所得的商再乘以100。用这种方法求出的智商又叫比率智商。

  • 第15题:

    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是根据( ),从测验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的。
    (A)总分 (B)实足年龄
    (C)总分和实足年龄 (D)每题的答题质量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韦克斯勒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概念是()。

    A智力年龄

    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

    D实足年龄


    C

  • 第17题:

    智商是()除以()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

    • A、智力年龄,实足年龄
    • B、智力年龄,心理年龄
    • C、心理年龄,生理年龄
    • D、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A、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 B、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100
    • C、IQ=(X-X)/S
    • D、IQ=100+15Z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比率智商的定义为()。

    • A、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
    • B、心理年龄乘以实足年龄
    • C、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
    • D、实足年龄减去心理年龄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韦克斯勒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概念是()。
    A

    智力年龄

    B

    比率智商

    C

    离差智商

    D

    实足年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是根据(),从测验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的。
    A

    总分

    B

    实足年龄

    C

    总分和实足年龄

    D

    每题的答题质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智商是指下列哪一项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
    A

    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

    B

    生理年龄除以智力年龄

    C

    智力年龄除以常模

    D

    适应行为除以智力年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智商是()除以()得到的商数再乘以100。
    A

    智力年龄,实足年龄

    B

    智力年龄,心理年龄

    C

    心理年龄,生理年龄

    D

    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智商的计算公式为 IQ=MA/CA X100
    MA=心智年龄(mental age)
    CA=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 第24题:

    单选题
    智商计算公式()
    A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B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

    C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D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