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


    参考答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有: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社会保障制度要法制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适应我国二元经济的现状,采取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方针。

  • 第2题:

    简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特点: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改革方向: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区服务。

  • 第3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②1958年到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③1966年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④1979年至今的恢复、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

  • 第4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实施社会保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同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问题时,特别强调要在最终进行个人分配之前,扣除一部分社会产品,用来满足社会的保健以及丧失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他在这里说的实际上就是社会保障。我国在建国伊始就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依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起来的,所以过去又称作劳动保险制度。
    (2)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项改革都尖锐地触及社会保障问题。“铁饭碗”被打破,下岗、失业和离退休人员在增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公费医疗的浪费与低效等等。
    总之,经济改革的深化,把建立一个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急切地推上改革的日程。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国家在社会保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形成了目前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

  • 第5题: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
    (1)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
    (2)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
    (3)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
    (4)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这种社会保障既给人民生活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A、农村保障水平低;
    B、城市的就业保障带来社会流动困难,使一些人滋生了消极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
    C、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D、城乡巨大差异使农村居民千方百计进入城镇,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
    改革方向:
    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保障项目,多方筹集、合理利用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
    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村条件,建立起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
    C、发展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不但可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D、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 第6题:

    简述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998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扩大到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非职工城镇居民。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形成新的筹资机制。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3)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4)实行多支柱的医疗保险体系。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5)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是:以统筹城乡为指导,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补充,建立起多层次的、以个人为单元的、持续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正确答案: 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前即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1)覆盖范围狭窄,不同所有制劳动者待遇差异悬殊;(2)差别过大和平均主义同时并存;(3)低经济水平下的高待遇;(4)社会化程度低;
    (二)改革后的作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经济体制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保障。改革20多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的作用,很好的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成绩显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分析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及其思路?

    正确答案: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有:
    (1)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原则。
    (3)社会保障社会化原则。
    (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1)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要从国情和国力出发。
    (2)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合理界定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3)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建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支持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目标。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一)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需要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
    (五)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目标: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保障制度就包括失业保险的项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⑴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不应当是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优胜劣汰原则。
    ⑵分步改革,稳妥推进。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庞大工程。这是要延续很多年的事情,而且是不断改革的过程。因此,需要用长期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
    ⑶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保障水平必须根据从我国实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⑷就业与社会保障并重。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而且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因此,国家在强调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减少失业。

  • 第14题:

    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正确答案: (1)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2)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3)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这是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
    (5)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 第15题:

    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
    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
    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 第16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1986至1993,重点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
    (2)第二阶段:1993至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第三阶段:1998以来,社会保障成为一项基本制度,有三个基本标志:劳动社保部建立、社保社会化和单位化、将社保作为基本社会制度进行安排。

  • 第17题: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目标。


    正确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一)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需要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
    (五)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目标: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1986至1993,重点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
    (2)第二阶段:1993至1997,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3)第三阶段:1998以来,社会保障成为一项基本制度,有三个基本标志:劳动社保部建立、社保社会化和单位化、将社保作为基本社会制度进行安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特点: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改革方向: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区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及措施.

    正确答案: 要点如下:
    (1)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新模式;(2)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制;(3)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4)扩大社会保险范围范围;(5)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6)加快社会保险法制化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成统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
    (4)探索多种保障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5)采取积极措施,减缓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冲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 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998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开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城镇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扩大到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非职工城镇居民。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在内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形成新的筹资机制。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3)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4)实行多支柱的医疗保险体系。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5)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②1958年到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③1966年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④1979年至今的恢复、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