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春秋战国改革变法时期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第1题: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农耕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西周分封制度的阶级结构开始瓦解,自列国变法后战国中期建立起来的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阶级结构逐步确立。
2、春秋时期:王室贵族衰落失去控制能力,私家势力增长,国人阶层一度上升,政治影响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氏族组织的瓦解,国人失去了干预政治的能力,等级制度处处受到挑战而最终被打破。脱离官府的商人和手工业者阶层开始成长起来。;
3、战国时期:经过变法运动,各国确立起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和部分劳动者人身,剥削劳动者剩余生产价值。地主阶级主要来源于分封贵族的转变,官僚和军工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通过购买兼并土地转变为地主。农民节自己由自耕农、佃农、“庶子”和雇农组成,除了两个基本阶级外还存在工商业者和奴隶。
第2题:
第3题:
商鞅变法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在()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经过商鞅变法,该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4题: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制,纷纷开展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
第5题:
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神宗时期的哪次变法?
第6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第7题: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第11题:
第12题:
李悝变法
管仲改制
赵武灵王改革
商鞅变法
第13题:
简述一下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李悝变法:战国初期魏国实行的一次改革。魏文侯时,任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其主要内容为: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按“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又制定《法经》,分《盗经》、《贼经》、《囚经》、《捕经》、《杂经》、《具经》六篇,以加强法制。李悝变法增加了魏国的国力,使之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吴起:废除旧贵族特权,旧贵族三代以后不再世袭;公开制订法律;政治政治机构;商鞅变法: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第14题:
第15题:
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
第16题:
战国时期,比较彻底的改革是()。
第17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第18题:
戊戌变法时期的宪政改革评价。
第19题:
第20题:
晋国
齐国
秦国
卫国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秦国
楚国
赵国
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