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理解教育的现代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答案:
    解析:
    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 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 第2题:

    如何理解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贡献?


    答案:
    解析: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 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 出了重大贡献。 (1) 有教无类,学术自由。 智者云游四方,在各个城邦游走授业。 他们对教授知识的对象要求不多,以钱财而 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所需要的就 是能够付得出报酬。这种游走讲学、自由授 业的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对促进 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知识的大众 化传播和增进社会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确立了培养政治家的教育目的。 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 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 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这种教育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发展到鼎盛时期必然产生的客观需要。 (3) 扩大了教育的内容。 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 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 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术研究 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西方教 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正是由 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4) 职业教师的出现使教育开始走向职业化。 智者的出现表明,在希腊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戏剧作家),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这对提 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无疑 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职业教师的出现,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逐渐规范化,这同样有助于教育的进步。 (5) 奠定了希腊教育思想的基础。 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 育思想才真正成型。这主要表现在,希腊教 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做了理论的探讨。另一 方面,希腊教育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命题、原理,在智者们的言论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了。简言之,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 第3题:

    如何理解教育经验的回溯性?
    教育经验总结法要在教育经验产生之后才会有研究的对象,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对影响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经验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回顾和反思来探讨学前教育活动的某些规律,因而从研究的方式上看,教育经验总是回溯性的,是反思性的。

  • 第4题:

    如何理解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


    正确答案:A.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B.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崐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 第5题:

    如何理解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设计多种学科、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近代全球化的序幕,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第一个全球化的高潮。20世纪中叶开始的现代的全球化过程,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无论是全球化的机制还是影响,都远远超出了19世纪末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体系。
    全球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身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力量共同作用的独特结果。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其影响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继续扩大。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自由的流动,造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发达国家所占有的优势更加强化。在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的现有格局中,那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附属或依附的地位。
    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不见发生在国家和民族之间,而且发生在国家内部。那些在社会中不占优势的群体,有可能因为全球化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地位。
    第二,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全球问题的出现。民族国家不再是权力和文化的主要承在者,跨过民族空间的形成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无法再清楚的代表某一个民族。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无疑,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化正在重组民族国家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但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也一直在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现实。当代全球化过程与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
    第三,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
    全球化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过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种文明和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文化和文明,文化全球化下的世界是一个同质性的世界。在带有全球特点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扩散过程中,往往是那些在政治、经济和权力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文明和文化,对地方性文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它们的生存。因此,全球化过程不仅挑战者国家的权威,而且地方性文明和文化因而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但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产生与成长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结构,不同文明的之间的交流、传播乃至冲突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可以说,当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内在矛盾的反映。
    全球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过程,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过程。它继承了从16世纪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第6题: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正确答案: 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选择:
    (一)中国现代化战略决策自20世纪50年代基本定下来,后来逐步明确。在80年代初确定了现代化建设分3步走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大致用了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主要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二)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的社会需要的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学说所表达的生存、享受、发展三种资料或需要的发展适合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总情况,即从为生存资料而斗争到为享受资料而斗争,再到发展资料而斗争。
    (2)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在于这些需要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按照人民的需要,决定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总的说来,
    有下列几点:
    (1)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部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学说的光辉体现。
    (2)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
    (3)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 第7题: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正确答案: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

  • 第8题:

    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


    正确答案: 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许多现代化理论其实质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极,两者势不两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原有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所谓“传统”,一般理解为“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每一个民族在自身的历史活动中都创造了自己的传统。一个民族的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同质性的结构。“传统”中不同质的部分,实际上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不同的功能,有些可能成为障碍,有些则可能成为动力。“传统”和“现代”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了对传统的继承利用,撤回现代化就不可能在一个国家顺利实现。
    但是也应该看到,民族传统毕竟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得某些传统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历史上合理存在的东西,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有可能丧失自身的合理性。因此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是社会改革的过程。改革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从历史的延续性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质上取消了发展。因此,没有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发扬,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顺利实现。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如何理解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正确答案: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技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升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正确答案: ①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的不断扩大,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得不注入鲜活感、时代感,而最有效的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
    ②我们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方面还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数教育者还是生搬硬套,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育现象及教育规律?

    正确答案: A.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B.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崐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可能运用哪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如何发挥其效用?

    正确答案: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刺激多种感观,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教学改革,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化教学手段:
    1幻灯和投影,
    2广播和录音。3电影、电视及录像。4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 第14题:

    如何理解教育的现代化?
    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 第15题:

    如何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可能运用哪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如何发挥其效用?


    正确答案: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刺激多种感观,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教学改革,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化教学手段:
    1幻灯和投影,
    2广播和录音。3电影、电视及录像。4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

  • 第16题:

    如何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正确答案: ①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时空的不断扩大,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得不注入鲜活感、时代感,而最有效的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
    ②我们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方面还处于低级阶段,大多数教育者还是生搬硬套,没有将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

  • 第17题:

    如何理解教育督导的含义与职能(分析教育督导的职能)。


    正确答案: 教育督导是指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的教育专家,对下级政府或教育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反馈的教育行政活动。
    (1)教育督导室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育的行为;
    (2)教育督导系统式构成科学、健全的教育行政系统地重要部分;
    (3)监督系统应相对独立;
    (4)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指导、反馈和作好参谋;
    (5)督导机构设置必须与其职能相适应;
    (6)督学必须是教育管理或教学专家。
    根据原国家教委1991年发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和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教育督导的职能主要有:
    (1)监督职能;
    (2)指导职能;
    (3)反馈职能。

  • 第18题:

    如何理解教育政策?


    正确答案: 首先,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的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有所不同。即使是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政策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教育政策是根据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的。因此,教育政策总是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时代特色。另外,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一样,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所制订的教育政策规定。教育政策在具有历史性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次,教育政策具有灵活性与前瞻性。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对教育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出的—种战略性、准则性的总体行政准则。其具有严肃性,一经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应该坚决贯彻执行。但另一方面,教育政策也是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所以教育政策本身是具有灵活性的。同时,正因为教育政策的实施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教育政策的制订要具有前瞻性,要始终能够统领教育事业的发展。
    再次,教育政策要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制定教育政策要实事求是,要使教育政策切实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但同时,教育政策的条文、原则,不应该以抽象理论的形式出现,而要以具体的行为准则、规则的形式出现,它应该具体明白地告诉行为者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明的层次上。

  • 第19题:

    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


    正确答案: 社会现代化作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显示出共同的特征。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开始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相对高的成果,某些学者有意无意地将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其他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典范”。他们认为,所有的社会无论他们的历史、社会现状和发展起点有多大的不同,都会按照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经历大致相同的过程。因此,第三世界各国可以照搬西方国家曾经实施过的方法和策略。
    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现实的。
    社会现代化绝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都要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发展,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事实上,由于不同社会在前现代时期社会结构的差别、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不同、内外环境的制约,根本不可能按照某种“普遍模式”推进本国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同本国的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都必须根据本国具体的、历史的内外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第二,即使发展中国家想要完全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内部条件,而且来自于外部环境。

  • 第20题:

    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育的现代化?

    正确答案: 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

    正确答案: 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许多现代化理论其实质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极,两者势不两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原有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
    所谓“传统”,一般理解为“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每一个民族在自身的历史活动中都创造了自己的传统。一个民族的传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同质性的结构。“传统”中不同质的部分,实际上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不同的功能,有些可能成为障碍,有些则可能成为动力。“传统”和“现代”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了对传统的继承利用,撤回现代化就不可能在一个国家顺利实现。
    但是也应该看到,民族传统毕竟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得某些传统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历史上合理存在的东西,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有可能丧失自身的合理性。因此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是社会改革的过程。改革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从历史的延续性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质上取消了发展。因此,没有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改造、继承和发扬,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顺利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

    正确答案: 社会现代化作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显示出共同的特征。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开始现代化进程并取得了相对高的成果,某些学者有意无意地将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其他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典范”。他们认为,所有的社会无论他们的历史、社会现状和发展起点有多大的不同,都会按照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经历大致相同的过程。因此,第三世界各国可以照搬西方国家曾经实施过的方法和策略。
    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现实的。
    社会现代化绝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都要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发展,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事实上,由于不同社会在前现代时期社会结构的差别、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不同、内外环境的制约,根本不可能按照某种“普遍模式”推进本国的现代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同本国的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都必须根据本国具体的、历史的内外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第二,即使发展中国家想要完全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内部条件,而且来自于外部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

    正确答案: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设计多种学科、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近代全球化的序幕,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第一个全球化的高潮。20世纪中叶开始的现代的全球化过程,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无论是全球化的机制还是影响,都远远超出了19世纪末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体系。
    全球化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身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力量共同作用的独特结果。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全新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其影响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下的不平等与不平衡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继续扩大。资本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自由的流动,造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发达国家所占有的优势更加强化。在目前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的现有格局中,那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附属或依附的地位。
    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不见发生在国家和民族之间,而且发生在国家内部。那些在社会中不占优势的群体,有可能因为全球化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地位。
    第二,全球化下的民族国家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全球问题的出现。民族国家不再是权力和文化的主要承在者,跨过民族空间的形成使得传统的民族国家无法再清楚的代表某一个民族。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无疑,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化正在重组民族国家的权力、功能和权威。但是,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也一直在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现实。当代全球化过程与民族国家之间形成了十分复杂的关系。
    第三,全球化下的文明和文化
    全球化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过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种文明和文化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文化和文明,文化全球化下的世界是一个同质性的世界。在带有全球特点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播、扩散过程中,往往是那些在政治、经济和权力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文明和文化,对地方性文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威胁它们的生存。因此,全球化过程不仅挑战者国家的权威,而且地方性文明和文化因而也受到严峻的挑战。
    但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产生与成长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结构,不同文明的之间的交流、传播乃至冲突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可以说,当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内在矛盾的反映。
    全球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过程,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过程。它继承了从16世纪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