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混合油处理的操作规程。

题目

简述混合油处理的操作规程。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混合油处理的操作规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气系统加药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按照加药制度定时、定量进行加药;
    2.加药前确认流程正确,闸门无渗漏、灵活好用;
    3.关闭加药包与气管线连通闸门,打开放空闸门放净加药包内压力;
    4.打开加药闸门加入甲醇;
    5.关放空、加药闸门,打开加药包与气管线连通闸门并控制流量。
    注意事项:
    1.加药时人要站在上风口;
    2.皮肤如果喷溅甲醇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3.甲醇按规定要求存放在指定位置,防火防爆,严禁烟火。

  • 第2题:

    简述蓄电池容量测试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每年需对蓄电池进行容量核定放电试验。
    2、放电试验前,需确认市电正常或油机发电机工作状态良好。
    3、放电试验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准备好记录表格和笔;
    (2)准备好万用表,并确认其良好;
    (3)检查油机发电机油位,并确认其工作状态良好;
    (4)确定市电正常及电源工作状态良好。

  • 第3题:

    简述副司机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1.乘务员在作业时,不得与别人闲谈和做与工作无关的工作。
    2.乘务员在机车上作业时,不要穿带钉子鞋,敞怀露背,以防止撞伤、烫伤。
    3.检查处理承受压力部件,必须首先遮断压力来源,放出剩余压力后方可进行,修理时保证人身安全。
    4.更换机车闸瓦或调整机车楔铁时,注意防止机车滑走和挤伤,工作后注意清除止轮器和开发闸缸塞门。

  • 第4题:

    简述速冻隧道热氨冲霜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A、速冻隧道停、供液需由生产车间的隧道工到制冷车间当面通知制冷人员并进行签字手续。
    B、速冻隧道每运行一个班,必须进行一次热氨冲霜,避免积霜太多影响制冷效果并导致安全事故。
    C、速冻隧道停液后,需进行30分钟的抽液和升温时间。
    D、30分钟后由制冷车间操作人员对隧道进行热氨冲霜,操作过程必须缓慢,待冲霜回液管有结霜或听到管道里面有流动的声音,这时可以慢慢增加压力,压力不要超过6公斤,等回液管上的霜融化后,可以停止冲霜。
    E、在冲霜过程中,要求工厂安排无关人员疏散,只留有熟知安全制度、冲霜规程及多次进行氨气泄露演习人员参与冲霜。
    F、按62隧道正常的冲霜时间约为15~20分钟左右。
    G、隧道冲霜时必须先用热氨将蒸发器上的霜层软化后,再用不高于40摄氏度的温水进行冲洗,绝不允许在不通热氨的情况下直接用热水或蒸汽冲霜。
    H、冲霜结束后,开启风机将设备内部的水珠吹落,然后用抹布擦干托板、链条上的水分,清理干净地面的积水。
    I、用低温润滑油滴加到链条上进行润滑,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减少磨损。
    J、润滑结束后隧道工通知制冷车间开始供冷生产。

  • 第5题:

    简述吊车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在未启车前,目测一下各滚筒.钢丝绳的排列情况和死绳头固定情况,检查液压油箱的液位;
    2.启车后,待控制压力上来,运行指示灯亮后方可操作;
    3.扒杆从扒杆支架上初起时要慢,逐渐加快;
    4.待扒杆起来后提升大钩,碰一下大钩的上限位器看是否正常;
    5.点动一下指重表的试验按钮,看各指针所指的读数是否正常;
    6.待一切正常后,鸣笛示意水手可以用车了。

  • 第6题:

    简述排烟风机的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一、启动前检查以下内容:
    1.确认现场操作盘上电源是否处于切入状态;
    2.检查进口挡板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3.检查排烟风机循环水是否畅通并达到规定压力;
    4.检查排烟风机轴承油位是否在正常位置;
    5.检查油质无浮化变白,严重变黑现象;
    6.进行盘车检查,应比较灵活;
    7.检查联轴器应无松动现象,联轴器对中准确;
    8.检查地脚螺栓应无松动;
    9.检查现场电源是否畅通;⑽检查排烟风机各安全措施是否良好。
    二、启动时注意事项:
    1.按下现场操作盘上的启动按钮,待电流表指示正常后表示启动成功(10-20秒);
    2.待风机启动正常后(启动成功2分钟后)一边看一边慢慢开启进口调节挡板。(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开度为75%左右为宜);
    三、运行中检查:
    1.油位是否正常在1/2——2/3;
    2.油质是否正常无浮化变白,严重变黑现象;
    3.循环水压力是否正常;
    4.风机附近有无异味;
    5.风机有无异常声音;
    6.轴温是否正常在80度以下;
    7.风机有无振动,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四、停止:
    1.关闭进口挡板;
    2.按下停止按钮间停机;
    3.若需要长时关闭冷却水;
    4.认真做好记录;

  • 第7题:

    简述玻璃管量油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1.检查混输及分离器压力,校对玻璃管量油标高,误差不超过±1mm;
    2.打开分离器量油玻璃管上、下阀门,检查液面,打开分离器出油阀门、气平衡阀门;
    3.打开分离器进口阀门、计量阀门,关闭混输阀门,待液面下降到标高下线以下后,关闭分离器出油阀门;
    4.当玻璃管液面上升到标高下线时,记录开始时间,当液面上升到标高上线时,记录结束时间,观察液面时眼睛、标高线、液面三点一个水平面,时间误差不超过±1s;
    5.打开分离器出油阀门、关闭气平衡阀门,把分离器内液面压至下标线以下;
    6.打开混输阀门、关闭计量阀门将计量井倒出分离器,关闭分离器进、出油阀门、关闭量油玻璃管下、上阀门;
    7.计算油井产液量并填写记录、报表。
    注意事项:
    1.按顺序倒流程(先开后关),防止分离器憋压;
    2.室温高时要打开门窗通风;
    3.平稳操作。

  • 第8题:

    简述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使用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掌握原理和性能后方可进行操作。
    (2)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的规定。
    (3)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严禁触摸电源金属裸露部分。
    (4)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监控模块设定参数。
    (5)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功能开关状态。

  • 第9题:

    简述水泥磨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操作前必须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对所属设备进出口及风、油、水进行确认,使其达到正常值标准;
    (3)、开机前必须检查各人孔门是否关闭。机内无人或遗留物,方可关闭入孔门,附属设备无故障方可开机;
    (4)、停机检修、检查时,应先和中控室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必须切断设备高压电源,将设备转换开关置于“OFF”位置;
    (5)、进设备内部检查必须在两人以上,并配置36V以下低压照明或手电筒,并在设备控制盘上挂“禁止合闸”牌;
    (6)、进磨前切断排风机电源,挂上“禁止合闸”警示牌;
    (7)、进入磨机前,要在进料设备控制箱上挂上“禁止合闸” 警示牌;
    (8)、进入磨机前,要利用慢转将磨内研磨体摆平。同时,慢转磨机前须和现场负责人取得联系,确认安全和磨内无人时,方可慢转;进入磨内前必须检查钢爬梯是否安全,爬梯挂钩牢固。
    (9)、开关磨门等高空作业应配戴好安全带,并检查手锤、锤头和锤把不能染有油脂,以免锤头脱手或锤子打滑伤人;高空作业禁止向下扔杂物,以防伤人;
    (10)、更换衬板时,注意碰撞,防止伤人或损坏设备;
    (11)、开关磨门及吊运重物前必须对电动葫芦进行检查,确认钢丝绳、吊钩及电动葫芦本体完好。

  • 第10题:

    简述数字调度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使用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掌握原理和性能后方可进行操作。
    (2)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的规定。
    (3)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戴防静电手腕。
    (4)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设备后侧金属裸露部分和电路板。
    (5)在维护中要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检查风扇运转是否正常。
    (6)检修设备、处理故障时,严禁同时关闭主、备用电源板电源。
    (7)主、备用电源板均发生故障时,不得将主、备用电源板同时拔出更换。

  • 第11题:

    简述录音仪的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使用前必须熟悉设备性能和状态,了解设备结构后方可进行作业。
    (2)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的规定。
    (3)定期对面板进行清洁和除尘,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4)进行放音操作时,放音结束后必须按下“停止”键停止放音。
    (5)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换录音通道。

  • 第12题:

    简述α、β表面污染测量时的操作规程。


    正确答案: (1)应用一个合适的检验源校验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对检验源的读数变化超过±20%时必须重新校准。
    (2)必须经常检查仪器本底计数率。
    (3)测量前,必须测量被测场所的本底计数率。
    (4)测量期间的几何条件应与仪器校准时所采用的几何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为此,可采用可移动的定位架。
    (5)探测器在三倍响应时间内必须保持固定。
    (6)采用和待测放射性核素相应的仪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