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制作天培的微生物组成有相当大的差异,细菌计数达10~10cfu/g数量级,酵母菌数为1×107cfu/g。最常见的细菌包括乳酸菌、肠杆菌科细菌和芽孢杆菌。最常见的酵母菌包括白吉利毛孢子菌、鲁西坦念珠菌、麦芽糖念珠菌、中间念珠菌。一些丝状真菌(霉菌)菌丝体在品质良好的天培中大量繁殖,最常见的是根霉和毛霉。利用少孢根霉、葡枝根霉、米根霉和少根根霉作接种物,能制作品质良好的天培,其中少孢根霉常为唯一用于印度尼西亚天培生产的霉菌。
更多“天培生产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酱油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1)米曲霉和酱油曲霉
    米曲霉是好氧微生物,当氧气不足时,生长受抑制。制曲时应通入空气,排除二氧化碳,既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又抑制厌氧菌的繁殖。米曲霉能分泌复杂的酶系统,分泌的胞外酶有蛋白酶、糖化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等;分泌的胞内酶有氧化还原酶等。K、P、Ca、Mg是米曲霉生长所必需的。米曲霉生长最适合温度是32℃~35℃,低于28℃或高于40℃生长缓慢,42℃以上停止生长。米曲霉生长需要水分。当曲料水分小于40%时会影响菌丝生长,当曲料水分过大杂菌容易繁殖。在曲霉生长期,曲料含水量48%,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曲霉产酶期水分适当降低,米曲霉生长和产酶适宜pH为6.5~6.8。
    酱油曲霉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坂口从酱曲中分离出的,并应用于酱油生产中。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小突起,孢子柄表面平滑。米曲霉的α-淀粉酶较高,酱油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较高。两者在酿造特性上也有差异。日本现在制曲的菌株分别是米曲霉占79%,酱油曲霉占21%。对酱油酿造用曲霉菌株总的要求是:蛋白酶及糖化酶活力强,生长繁殖快,对杂菌抵抗力强,发酵后具有酱油固有的香气而不产生异味,不产生黄曲霉毒素。
    (2)酵母菌
    酱醪分离出的酵母有7个属,32个种。其中与酱油质量关系最密切的是鲁氏酵母。酵母菌在酱油发酵中有重要作用,对酱油的香气和风味影响很大。在发酵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由于酵母菌失去活性而影响酱油香气成分的形成。为了提高酱油的风味,有的工厂在酱醪发酵后期,人工添加鲁氏酵母和球拟酵母,收到良好效果。
    (3)乳酸菌
    酱油乳酸菌是生长在酱醅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特殊乳酸菌,代表性的是嗜热片球菌、酱油四联球菌、植质乳杆菌。乳酸菌呈球形或杆状形,单独生长,连接成对或呈链状。有的好氧,也有微好氧与嫌氧。乳酸菌能利用糖类产生乳酸。在酱醪发酵过程中,前期嗜盐足球菌多,后期四联球菌多些。如发酵1个月的酱醪,乳酸菌约含100个/g,其中酱油足球菌约占90%,其余10%为酱油四联球菌。它们能耐18%~20%的食盐。嗜盐足球菌能耐24%~26%的食盐。
    酱醪发酵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降低了发酵醪pH值至5左右,能促进鲁氏酵母繁殖。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作用,赋予酱油特殊的香气。根据一般经验,酱油中乳酸含量达15mg/mL质量较好,含量在0.5mg/mL以下时,酱油质量较差。但乳酸菌若在发酵的早期大量繁殖产酸,使酱醪pH值过早降低,会破坏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利用率。乳酸菌和酵母菌在酱油发酵过程中是协同作用的,根据经验所知,乳酸菌数为酵母菌数的10倍时,效果最好。

  • 第2题:

    天培生产中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制作天培的微生物组成有相当大的差异,细菌计数达10~10cfu/g数量级,酵母菌数为1×107cfu/g。最常见的细菌包括乳酸菌、肠杆菌科细菌和芽孢杆菌。最常见的酵母菌包括白吉利毛孢子菌、鲁西坦念珠菌、麦芽糖念珠菌、中间念珠菌。一些丝状真菌(霉菌)菌丝体在品质良好的天培中大量繁殖,最常见的是根霉和毛霉。利用少孢根霉、葡枝根霉、米根霉和少根根霉作接种物,能制作品质良好的天培,其中少孢根霉常为唯一用于印度尼西亚天培生产的霉菌。

  • 第3题:

    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有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细菌。

  • 第4题:

    冷轧带钢生产中,产生碎边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来料的边部已刮伤或刮毛;
    (2)热带坯本身强度过高;
    (3)加工硬化严重;
    (4)带钢的塑性差;
    (5)压下量分配不均,忽大忽小。

  • 第5题:

    化工生产中,主要需测量的参数对象有哪些()。


    正确答案: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组分成分

  • 第6题:

    酸奶生产中可能产生危害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酸奶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来源于原料乳、蔗糖等的微生物,酸奶生产车间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造成的空气污染,机械设备、工具清洗、杀菌不彻底,包装材料未严格消毒等都会造成微生物污染;
    ⑵酸奶的化学性危害主要来源于原料乳的抗生素残留、蛋白变性、重金属、农药、硝酸盐等残留,以及清洗剂残留的污染;
    ⑶酸奶的物理性危害主要来源于外源性乳垢、灰尘、草根、金属碎片、机油等污染。

  • 第7题: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成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是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是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现象。
    (2)消毒从字面意思看,消毒就的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者致病源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教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源菌,而对消毒的物体基本没害的措施。
    (3)防腐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措施很多,主要由:低温。利用低于4度以下的低温以保藏食品,药品。缺氧。采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的防止食品和粮食的霉变。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变的方法。此外,在密闭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农硫酸,氢氧化钠也可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腐霉的目的。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4)高酸度。用高酸度也可达到到防腐的目的。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品,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存的目的。防腐剂。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和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变的目的。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等。

  • 第8题:

    酸菜生产中的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乳酸菌:1、肠膜明串珠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二乙酰、二氧化碳2、植物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乙醇、乙酸盐、二氧化碳等3、短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乙醇、乙酸盐、二氧化碳4、戊糖片球菌:同型发酵,产生乳酸盐
    酵母菌:作用于碳水化合物,有假丝酵母、啤酒酵母等,可以产生乳酸、乙酸、乙醇、二氧化碳等。
    霉菌:腐败微生物,杀死、避免污染

  • 第9题:

    在轧制生产中,提高成材率,降低金属消耗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证原料质量,及时处理缺陷;
    (2)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减少氧化,防止过热、过烧等缺陷;
    (3)严格遵守和执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减少轧废,采用合理的负公差轧制;
    (4)保证轧制质量,尽可能减少切损;
    (5)注意区分各类钢种的冷却制度;
    (6)提高钢材的表面质量;
    (7)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应用先进的新技术。

  • 第10题:

    问答题
    化工生产中控制火灾蔓延的主要装置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有阻火器、 安全液封、 阻火阀门、 单向阀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和霉菌。

    正确答案: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微生物有何特点?环境中微生物包括哪些主要类别?

    正确答案: 微生物特点:
    1.个体小,表面积大
    2.种类多,分布广泛
    3.生长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发生遗传变异
    主要类别: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噬菌体
    单细胞结构的主克次氏体、细菌、放线菌
    多细胞结构的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天培生产中浸泡时水质为何变污秽?


    正确答案: 大豆浸泡过程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酸化过程,混合醋酸/乳酸发酵使最初的pH值从6.5~7.0降低到4.5~5.5。如果浸泡水温最初不超过70℃,生物酸化在30℃左右发生,在浸泡水中产生108~109cfu/g细菌,使水变污秽。

  • 第14题:

    SiO2在氧化铝生产中主要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成含水铝硅酸钠,造成Na20和Al2O3的损失。
    (2)由于溶出液在流程中发生脱硅反应会使整个工厂管道上和设备器壁上产生结疤妨碍生产。
    (3)残留在铝酸钠溶液中的SiO2在分解时会随同氢氧化铝一起析出,影响产品质量。

  • 第15题:

    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物养地:即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保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藻,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主固氮菌,施用堆肥,追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于生物养地,其具体作用有: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4)保持水土
    (5)松土耕地
    (6)生物排除盐碱等
    2、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其理论源于李比希关于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的观点,认为可利用化学肥料加上微量元素和硅质肥料来代替有机质肥料的效果,而化学肥料工业以来,欧美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定位实验,也证明了化学肥料可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产值维持并改良地力,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5%靠的是化肥
    3、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二者配合作用可以取长补短,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
    4、物理途径:烧田熏土,蒸汽消毒,激光处理
    5、防护途径:人工管理,挖沟培垄,适当松耕等也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 第16题:

    >在中厚板生产中横剪有哪些类型?它地主要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横剪的型式有滚切剪、斜刃剪、平刃剪。它的主要作用是剪切钢板的头、尾、取样、切定尺和改尺。

  • 第17题:

    微生物工程产品主要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微生物菌体;
    (2)初级代谢物;
    (3)次级代谢物;
    (4)生物活性大分子。

  • 第18题:

    微生物在产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在环保方面的应用,食品中的应用,农业中的应用,工业中的应用,医药中的应用,用于能源的生产。

  • 第19题:

    培美曲塞(力比泰)已获FDA批准的主要适应证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胸膜间皮瘤的一线治疗;②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

  • 第20题: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斜面保藏法--短期的保藏方法
    二、液体石蜡保藏法--斜面保藏法的一种改进
    三、沙土管干燥保藏法
    四、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五、液氮保藏法
    六、悬液保藏法

  • 第21题: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和霉菌。


    正确答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 第22题:

    问答题
    酸菜生产中的微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乳酸菌:1、肠膜明串珠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二乙酰、二氧化碳2、植物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乙醇、乙酸盐、二氧化碳等3、短乳杆菌:异型发酵,乳酸盐、乙醇、乙酸盐、二氧化碳4、戊糖片球菌:同型发酵,产生乳酸盐
    酵母菌:作用于碳水化合物,有假丝酵母、啤酒酵母等,可以产生乳酸、乙酸、乙醇、二氧化碳等。
    霉菌:腐败微生物,杀死、避免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农田培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物养地:即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保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藻,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主固氮菌,施用堆肥,追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均属于生物养地,其具体作用有: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4)保持水土
    (5)松土耕地
    (6)生物排除盐碱等
    2、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其理论源于李比希关于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的观点,认为可利用化学肥料加上微量元素和硅质肥料来代替有机质肥料的效果,而化学肥料工业以来,欧美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定位实验,也证明了化学肥料可明显增加农作物产量,产值维持并改良地力,据FAO估计,世界粮食增产额中约5%靠的是化肥
    3、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二者配合作用可以取长补短,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效益
    4、物理途径:烧田熏土,蒸汽消毒,激光处理
    5、防护途径:人工管理,挖沟培垄,适当松耕等也可以防止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叫微生物?酒精生产中常见的有哪些?

    正确答案: 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非常微小,结构比较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形态、大小的生物。简单地说就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但是某些微生物并不符合上面的定义,如真菌中的蘑菇、大马勃、层孔菌等都能用肉眼看到,由于它们的菌体太大,和微生物这个名称很不相称,所以在许多微生物书中部没有介绍它们。
    在微生物中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毒菌、酵母菌、枝原体、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一般说来都具有体积小、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容易培养、代谢能力强、容易发生变异等特性。例如,生产酒精的酵母菌,平均直径只有4—8μm,细菌的个体则更小。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微生物大约有10多万种,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上至2万米的高空,下至海洋深处,无处没有微生物的存在。它们有惊人的繁殖速度,某些细菌只需要20一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这些微生物营养简单,有些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就能正常地生长。
    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的代谢能力,如1kg酵母菌能在24小时内可将几千公斤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但这些性质,一旦条件改变,其性能、形态等,都可很快发生变异。
    酒精生产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有酵母菌、霉菌和细菌三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