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测量点选择不当,测量元件安装不合适等原因,也会造成传递滞后。
第1题:
静压误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测量元件变形、装配不当造成的。
第2题:
一个系统的对象有容量滞后,另一个系统由于测量点位置造成纯滞后,如分别采用微分作用克服滞后,效果如何?
第3题:
外壳失爆主要是由于安装、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以及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第4题:
测量滞后一般由测量元件特性引起,克服测量滞后的办法是在调节规律中增加积分环节。
第5题:
测量信号滞后产生的原因包括()。
第6题:
为减小由于测量元件引起的纯滞后,可以选取惰性性小的测量元件,减小时间常数。选择快速的测量元件,保证测量元件的时间常数小于()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减小动态误差。
第7题:
选择测量元件的安装点时应注意什么?
第8题:
测量元件(),会产生纯滞后,它的存在将引起最大偏差增大,过渡时间延长控制质量变差
第9题:
任何一次测量时,由于测量设备,(),测量环境,和操作者的观察力等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有所不同,这个差异就称为测量误差。
第10题:
对于系统误差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1题:
由于测量人员操作错误、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随即误差。
第12题:
随机
系统
相对
疏失
第13题:
发电机轴对中过程中,()方向由于制动器安装的原因,无法测量到。
第14题:
测量薄壁零件时,容易引起测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选择不当。
第15题:
测量方法误差可能是()等原因引起的。
第16题:
由于测量元件安装位置不当,会产生()。它的存在将引起最大偏差增大,过渡时间延长,控制质量变差。
第17题:
()是由于测量过程中仪表使用不当或测量时外界条件变化等原因所引起的
第18题:
仪表信号传递所需的时间是()时间。
第19题:
引起测量滞后最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引起的。
第20题:
任何一次侧量时,由于测量设备(),测量环境.和操作者的观察力等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与实际真实值不同,这个差异就称为测量误差。
第21题:
由于测量仪器使用不当,测量方法不够科学等因素所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误差。
第22题:
由于测试的仪器精确度不够而达不到标定值,或由于仪器长期使用,造成磨损或元件老化,致使精确度下降等原因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
第23题:
在选择被调量时,要求被调量有足够的():为此,应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正确合理地安装测量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