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有机物的过氧化物极不稳定,受光和热及撞击等或受强酸强碱的作用易剧烈分解,发生爆炸,所有有机物一般应贮存在低温、阴暗干燥的地方,并不能与酸、碱等物料混合。
更多“有机物的过氧化物有什么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机物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与水产养殖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气提作用和絮凝作用能把水体中难以利用的溶解有机物和胶态有机物转变成有机碎屑饵料,降低水体有机负荷,改善水质环境。

  • 第2题:

    水中有机物含量对水产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在一定限度内,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强,可以增加水体的肥力及营养水平,增加初级生产,给渔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或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鱼类无法生存,造成减产死鱼对于养殖生产十分不利。

  • 第3题: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正确答案: 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of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 第4题:

    有机物的过氧化物不稳定,受()和()及撞击或受强酸;强碱的作用易剧烈(),发生爆炸。


    正确答案:光;热;分解

  • 第5题:

    过氧化物一般分为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两大类,前者通常由金属元素或氢元素与过氧基组合而成,后者通常由有机物与过氧基组合而成。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有机物分子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有R吸收带、K吸收带、B吸收带、E吸收带四种类型。
    R.吸收带:由发色团(如-C=O、-N=O等)的n-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能量少,通常为200-400nm;跃迁概率小,一般ζ<100,属于弱吸收。
    K.吸收带:由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跃迁概率大;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数目、位置、取代基种类等有关。
    B.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苯的精细结构部分消失或全   部消失。
    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可分为E1带和E2带。
    特点: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常用来判断是否有芳香环。

  • 第7题:

    温度对有机物运输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温度太高,呼吸增强,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原生质的酶开始钝化或受破坏,所以运输速度降低。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影响运输过程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导致运输变慢。

  • 第8题:

    问答题
    强刚性有机物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在同一平面上的环越多,荧光越强。
    (2)某些有机物结构共平面性,荧光不强,甚至没有荧光。当其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具有刚性平面结构,因而会有强荧光。
    (3)分子内氢键,限制键自由旋转,提高了分子的刚性,也会增强荧光。
    (4)几何异构因空间结构产生空间位阻,而使顺式与反式有机物刚性有差异,空间位阻越大、阻碍化学键的自由旋转越强。荧光强度也越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产生污染的持久性有机物主要有什么类型?他们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 持久性有机物: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三大类:
    1.杀虫剂DDT等;
    2.杀菌剂,六氯苯;
    3.化学品的副产物二噁英。
    危害:
    1.内分泌干扰;
    2.免疫毒性;
    3.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4.致癌性;
    5.其他毒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区域有哪些,各有何形态特点?

    正确答案: 釉牙本质界、釉板、釉丛、釉梭、生长线。釉牙本质界外形呈贝壳状而不是一条直线。此种连接增大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接触面,有利于两种组织更牢固地结合。釉板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牙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牙釉质脱矿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呈薄片状。釉丛起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牙釉质厚度的1/4~1/3。
    釉梭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牙釉质的纺锤状结构。是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穿过基底膜,伸向前成釉细胞之间,牙釉质形成时此末端膨大的突起即留在牙釉质内所致。在磨片中,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在干燥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在透射光下,此空隙呈黑色。生长线又名芮氏线(linesofRetzius),低倍镜下观察牙釉质横断磨片时,此线呈深褐色同心环状排列,类似树的年轮。在纵向磨片中,生长线自牙釉质牙本质界向外,沿着牙釉质形成的方向,在牙尖部呈环形排列包绕牙尖,近牙颈处渐呈斜行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除盐系统对进水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和残余氯含量有什么要求?悬浮物、有机物含量和残余氯含量过高对除盐系统运行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根据水汽质量标准规定,除盐系统对进水的浊度要求小于2mg/L,残余氯含量要求小于0.1mg/L,COD应不超过2mg/L;浊度超标表示水中悬浮物过高,长期运行会污染树脂,增加运行中树脂层的阻力,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反洗时过量的悬浮物进入树脂层,会积聚在树脂层内,造成运行中的偏流,影响出水水质;COD(化学耗氧量)表示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水中的有机物主要容易污染强碱树脂,会堵塞强碱树脂的微孔,造成树脂结块;要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常用的方法是加氯,但氯对有机物氧化的同时,也会氧化树脂,使树脂结构破坏,缩短树脂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控制残余在水中的氯的含量。
    通常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水质,出水浊度应低于5mg/L,再经过滤,浊度应不超过2mg/L,水中有机物含量会降低50—70%,如果在净水过程不采用加氯来除有机物,则水中不会存在残余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直接燃烧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工艺?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它是把废气中可燃有害组分当作燃料直接燃烧,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净化含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特点:直接燃烧虽然运行费用较低,但由于燃烧温度高,容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浪费热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目前较少采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特点: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
    (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特点: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
    (3)总有机碳(TOC)。特点: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
    (4)总需氧量(TOD)。特点: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 第14题:

    气泡分离可溶性有机物的分离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正确答案: 原理:
    1.通过使气、水充分混合,形成细小气泡;
    2.利用气泡表面张力产生表面吸附作用;
    3.使粘液、蛋白质及细小颗粒吸附于气泡表面;
    4.再利用气、水比重差,将带有污物的气泡浮选分离
    作用:除可去除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外;还能去除氨和微生物以及有机酸
    效果:
    1.有去污和提高Ph以及曝气增氧等多重效果;
    2.使用后可是水体Ph上升到7.7-7.9;
    3.同时水体中的微生物总数可降低99%

  • 第15题:

    带羧酸基因的过氧化物的硫化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带羧酸基团的过氧化的硫化特点是:⑴对酸类的敏感性低;⑵分解温度低;⑶有碳黑存在时不会硫化。

  • 第16题:

    什么是直接燃烧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工艺?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它是把废气中可燃有害组分当作燃料直接燃烧,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净化含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特点:直接燃烧虽然运行费用较低,但由于燃烧温度高,容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浪费热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目前较少采用。

  • 第17题:

    强刚性有机物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在同一平面上的环越多,荧光越强。
    (2)某些有机物结构共平面性,荧光不强,甚至没有荧光。当其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后,具有刚性平面结构,因而会有强荧光。
    (3)分子内氢键,限制键自由旋转,提高了分子的刚性,也会增强荧光。
    (4)几何异构因空间结构产生空间位阻,而使顺式与反式有机物刚性有差异,空间位阻越大、阻碍化学键的自由旋转越强。荧光强度也越大。

  • 第18题:

    产生污染的持久性有机物主要有什么类型?他们有什么危害?


    正确答案: 持久性有机物:指在环境中因难以降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三大类:
    1.杀虫剂DDT等;
    2.杀菌剂,六氯苯;
    3.化学品的副产物二噁英。
    危害:
    1.内分泌干扰;
    2.免疫毒性;
    3.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4.致癌性;
    5.其他毒性。

  • 第19题:

    同有机物在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
    ③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 第20题:

    问答题
    温度对有机物运输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温度太高,呼吸增强,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原生质的酶开始钝化或受破坏,所以运输速度降低。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影响运输过程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导致运输变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特点: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
    (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特点: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
    (3)总有机碳(TOC)。特点: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
    (4)总需氧量(TOD)。特点: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比较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各有什么特点?两者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分解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有机物的厌氧生物分解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包括兼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与厌氧生物分解相比,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往往具有分解速率快、分解程度彻底、能量利用率高、转化为细胞的比例大(即细胞转化率高)等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机物分子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有R吸收带、K吸收带、B吸收带、E吸收带四种类型。
    R.吸收带:由发色团(如-C=O、-N=O等)的n-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能量少,通常为200-400nm;跃迁概率小,一般ζ<100,属于弱吸收。
    K.吸收带:由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跃迁所需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跃迁概率大;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数目、位置、取代基种类等有关。
    B.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
    特点:当苯环上有取代基且与苯环共轭或在极性溶剂中测定时苯的精细结构部分消失或全   部消失。
    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可分为E1带和E2带。
    特点: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常用来判断是否有芳香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