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花尾榛鸡的形态特征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蜡瓣花的形态特征。


    正确答案: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有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倒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斜心形,边缘具锐尖齿,背面灰绿色,密被细柔毛。总状花序下垂;花黄色,有香气。蒴果卵圆形,种子黑色,有光泽。先叶开花,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第2题:

    为什么要加强对花尾榛鸡的保护?


    正确答案: 多年来,各种不利因素使花尾榛鸡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和狩猎,其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花尾榛鸡无地安身。其次是乱捕乱杀现象严重,中医认为花尾榛鸡滋肾壮阳,因此作为医药成分被捕杀。再次是天敌动物的存在,对花尾榛鸡的威胁也很大。据考察,在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下,仅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长白山区的花尾榛鸡密度就下降了84%。野生花尾榛鸡目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花尾榛鸡并增加花尾榛鸡的数量,除了加强对野生花尾榛鸡进行必要的保护外,必须走人工养殖的道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

  • 第3题:

    怎样捕捉野生花尾榛鸡?


    正确答案: 截至目前,捕捉和驯化野生花尾榛鸡仍然是解决种源不足和防止近交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防止近交衰退和种质退化。私自诱捕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却因科学技术研究、育种等方面特殊需要,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依法批准。
    捕捉时间:每年的9月~11月较为适宜。因为种鸡5月份产蛋,6月份出雏,5~6月龄榛鸡体况丰满,为全年体重最大和活力最强的时期。花尾榛鸡在白天视觉敏锐、听力发达,时刻保持着机警状态,很难捕获。只有在黄昏时刻视觉较差,比较安静,是捕捉的最佳时机。
    捕捉方法:在榛鸡经常出现的地区,设置一些自制的捕捉工具,如套子、捕捉网、捕捉笼等,不能用夹子捕捉。捕捉动作要轻、准、稳。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充分利用榛鸡的趋群特性,连续不断地发出榛鸡叫声(可以用口技或录音),诱引榛鸡靠拢,收网捕获。注意无论哪种捕捉方法,都不能伤及榛鸡。捕获后,应该放在柔软的透气、不透明的袋子里,防止其惊恐挣脱。运回途中防止过度颠簸,千万不能使其受惊,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 第4题:

    养殖花尾榛鸡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花尾榛鸡是著名的狩猎、观赏禽,也是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的名贵特禽。其肉质细嫩洁白、口味鲜美、营养丰富、脍炙人口,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为八珍之一,是其它肉类不能媲美的,过去是向皇室进贡的珍品,所以又有“岁贡鸟”之称。现在花尾榛鸡是迎宾国宴上的佳肴,其汤是野味中的上品。除了它是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和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和滋补作用,有扶正固本及强心功效。此外,花尾榛鸡的羽毛是理想的垫褥填充物,更是少有的工艺品。花尾榛鸡因为具有独特的外貌,是备受欢迎的观赏禽。养殖花尾榛鸡是正在兴起逐渐被重视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现在我国养殖数量很少,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 第5题:

    育肥花尾榛鸡的饲养管理?


    正确答案: (1)饲料应该含能值较高,能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加入1%油脂。也要含有一定量的动物蛋白,维生素应该比普通家鸡多1倍,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给量。粗纤维含量应该在3%以内,料型以颗粒料为好,料粒大小依鸡的大小而定,既方便采食,又要节省采食时间,自由采食和饮水,给予保健砂效果会更佳。
    (2)育肥时,可以是地面平养,也可以是网上平养,为了减少疾病,以网上饲养为宜。
    (3)加强环境控制,育肥期温度在20℃~22℃,冬季做好保温工作,夏季防暑降温,并在饮水中加入电每平方米解多维以减小热应激。日照时间应该8~10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1瓦即可,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只。
    (4)保持环境安静,防止陌生人进入,更要禁止一切动物进入舍内。减少噪音,特别是防止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
    (5)根据花尾榛鸡的生长发育特点,一定要注重9周龄以前的“催长”,否则以后生长速度减慢,促长收效不大。
    (6)加强防病工作,确保较高的成活率。
    (7)限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
    (8)实行微生态养鸡,提高日粮消化率。实行微生态饲养,可以使体重增长速度快,提早上市,提高饲料利用率,13周龄前就可以达到成年上市体重。

  • 第6题:

    如何防制花尾榛鸡新城疫?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易感染新城疫病。这是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高度接触传染的毁灭性疾病,死亡率高达80%~90%,甚至达到100%。
    临床症状:根据病程的长短,病势的缓急,可分为不同的表现类型。急性型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独栖一角,嗜睡、对环境变化淡漠,羽毛蓬乱、眼睑水肿,结膜肿胀,虹膜浑浊,这是花尾榛鸡新城疫特有症状。有的表现拉稀,粪便呈深褐色。慢性型以脑炎症状为主,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像喝醉酒症状,痉挛性抽搐。头颈反弓,或斜颈扭曲,眼斜视,有的做原地转圈。
    剖检变化:比较典型的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嗉囊内食物较少,代之的是稀薄黄绿色液体,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之间有条状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肠道粘膜广泛性出血。心肌可见出血点。
    防制措施:目前对此病无治疗方法,仅能依靠加强防疫,减少发病。雏鸡在7日龄用新支肾疫苗滴鼻,28天用新支120滴鼻,42天用新城疫Ⅳ疫苗滴鼻,同时颈部皮下注射油苗。
    平时要搞好卫生清洁和消毒防疫工作。
    对发病早期的花尾榛鸡可以用荆防败毒散治疗,1000克粉剂拌料200千克,在5~6小时内用完。

  • 第7题:

    花尾榛鸡生长发育特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属于早成鸟,在蛋壳内即可鸣叫,出壳即可睁开眼睛,此时重只有10克左右。绒羽濡湿未干即挣扎站立,踉跄走动。待绒羽干燥后,即能开始跑动。出壳后几小时即相继啄食。出壳后几天就展翅欲飞,1周龄即可飞行10~15米,20日龄可以飞50米远,一个月时可以在树上生活。
    花尾榛鸡的雏鸡在最初2周龄内生长缓慢,第一周只增重5克,2周龄时也只有32克,以后体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日增加5克以上,到3周龄时体重增加到58克,4周龄达到97克。35日龄时体重可以达到成年的34.6%,体长达到62.4%,喙长达到74.1%,翅膀长达到92.4%,尾长达到62.6%。2个月时体重达到200克或更多。但是8~9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日增重下降到只有3~4克左右。此时超过成年体重一半的花尾榛鸡表现出一定的性行为。留作种用的雌雄鸡必须分开饲养。正常饲养情况下,13周龄后可以达到350克以上的成年体重。

  • 第8题:

    花材的形态特征分()


    正确答案:线形花、簇形花、定形花、填充花

  • 第9题: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花尾榛鸡还保持野外生活方式吗?


    正确答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逐渐享受人为赋予的安逸的条件,而不是重复野生条件下的生存方式。如在最寒冷季节也是长时间躲避在木堆、柴下、墙角、舍内御寒,而不是像野生状态下钻到雪下边过夜。由此看来在野生条件下雪下御寒是无奈之举。现在的家养榛鸡已经忘记了野外筑雪为巢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冻死,也很少看到花尾榛鸡原始的自我保护方式。

  • 第10题:

    野生花尾榛鸡有垂直迁徙现象吗?


    正确答案:花尾榛鸡对海拔高度具有较强适应性。从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较高山地都能见到花尾榛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当春风吹拂、山地积雪融化时,花尾榛鸡逐渐向较高海拔树林移动。夏天炎热、秋季果实累累,花尾榛鸡在更高海拔的针叶林、灌丛中进行栖息繁殖。严寒来临气温下降时花尾榛鸡又下移回低海拔的混交林和灌丛中度过漫长的冬日。

  • 第11题:

    土壤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土壤剖面构造: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土壤颜色: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黑色: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含量减少则呈灰色;白色:与土壤中含石英、高岭石、碳酸盐、长石、石膏和可溶性盐有关;红色:是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黄色:是水化氧化铁造成的;棕色:含大量的伊利石、云母类矿物质和不同水化程度的氧化铁混合物;紫色:游离氧化锰含量高;绿色或蓝色: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质地: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等;
    结构:土壤颗粒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松紧度(结持性:指土壤风干状态在手中挤压的破碎难易程度):土壤疏松或紧实的程度;
    孔隙: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
    干湿度:土壤中水分含量;分为干、润、潮、湿;
    新生体: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成物;
    侵入体:有外界进入土壤中的特殊物质。

  • 第12题:

    在我国的两个花尾榛鸡亚种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黑龙江亚种比北方亚种上体羽色艳丽,但是体型较小。北方亚种体羽较灰暗,上背深褐色横斑较宽,下背至尾上覆翼羽为灰褐色具有不显著的羽干纹,横斑不明显。大覆翼羽多有棕色斑纹,中小覆翼羽多为黑褐色,其羽端白色环带较黑龙江亚种的宽,其下体黑白鲜明。

  • 第13题:

    野生花尾榛鸡为什么集群性强?


    正确答案:野生花尾榛鸡天生胆小、性急、怕人,往往靠成群结队壮胆。在野生条件下,除在抱窝期间不成群,其他季节多成小群活动,尤其以冬季最为集中,每群数量多达10~20只。拂晓便开始觅食活动,寻找食物时榛鸡分散开,各自找食,但彼此间不时发出叫声相互联系,离开距离也不会过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雄鸡便用尖细清脆的叫声向伙伴报警,危急情况下起飞逃离,但飞逃距离一般只有20~30米远。在人工养殖情况下,集群性不甚明显,往往单独采食,靠叫声相互联系的也极为少见,可能是对其没有威胁的缘故吧。

  • 第14题:

    花尾榛鸡发情配对的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 野生花尾榛鸡性成熟年龄在10个月左右。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性成熟大约在260日龄,)野生花尾榛鸡发情初期一般在4月上旬,此期间进食量明显减少。进入发情期的花尾榛鸡羽毛变得鲜艳富有光泽,雄鸡眼上缘显露的皮肤变为红色,呈瘤状突,十分美丽。求偶的雄鸡清晨即站在栖架或地面上,发出高而尖的叫声,用此吸引雌鸡。有时候雄鸡昂头翘尾,在地面来回奔走,到处寻找理想雌鸡(雄鸡对雌鸡可能也有一定的选择性)。为了赢得雌鸡的欢心,雄鸡颈羽和冠羽竖起,频频向雌鸡点头、摆头或头偏向一侧、两翼下垂、围绕雌鸡跑动以向其表示爱意。此时如果雌鸡拒绝雄鸡求爱时便表现出防御性,慌忙跑开。当雌鸡接受公鸡求爱时便点头或摆头应答,然后雄雌花尾榛鸡呈现特殊的接吻动作,不久便成功的进行交尾。此期间雌雄鸡形影不离。

  • 第15题:

    野生状态下花尾榛鸡产蛋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野生花尾榛鸡每年只产一窝蛋,并且每窝蛋数量一定,好像是最初先设计好的一样。最早从4月末开始产蛋,最晚不迟于5月末。大批产蛋的时间集中在5月中上旬。一般每巢产卵7~14枚,最多发现过19枚的。日产蛋一枚,多为连产,但是当营养不足或气候不佳时,可能隔日产1个。花尾榛鸡产蛋后离巢时用干树叶把巢盖上,不容易被发现。
    实践中将蛋取走可以提高花尾榛鸡的产蛋量。1只花尾榛鸡最多可以产到24枚蛋甚至更多。蛋的形状呈椭圆形,其表面光滑,颜色浅黄色或黄褐色,上有稀疏的红褐色斑点,长径为38.2毫米(36~42毫米),短径为28.36毫米(25~29毫米),蛋重平均15.9克(13~18克)。一般情况下,成年鸡的产蛋量要高于青年鸡。

  • 第16题:

    花尾榛鸡可以进行人工授精吗?


    正确答案: 自然交配是最省事省人力的好方法,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受精率,但不能很好的在大群中进行选配,同时需要的雄鸡数量也较多,加大了养殖成本。因此,对花尾榛鸡实行人工授精是发展方向。
    花尾榛鸡驯养时间不长,野性还很大,人工授精的技术还不能普遍被掌握,另外具体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17题:

    繁殖期雄性花尾榛鸡有占巢争位现象吗?


    正确答案:野生花尾榛鸡在繁殖季节每对雄雌鸡占据一定的巢区,即雄鸡在交配季节有占巢区习性。为了占巢,雄鸡间常发生争斗,不让其他雄鸡进入自己的巢区。但雌鸡心态好,一般不参加格斗,常常自由地若无其事地在任一巢区采食,公鸡也允许其他母鸡在自己的槽前采食。人工饲养条件下,在配种前即要按1:3~4的比例把雄雌鸡配对后分组饲养,可以防止争斗。人工驯化好的花尾榛鸡几乎没有占区现象,巢与巢之间的距离可以近到0.5~4厘米。

  • 第18题:

    野生的花尾榛鸡常吃食物有哪些?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既采食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是典型的杂食性特禽。野生花尾榛鸡常吃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各种芽、花絮、嫩枝条、果实和种子等。不但喜食野樱桃、野蔷薇、草莓等多汁浆果,就连林中的松子、榛子、橡子等坚果也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常采食的动物性食物有蚂蚁、蜘蛛、螺类、鳞翅目昆虫、直翅目昆虫、甲虫等。夏季食物来源比较丰富,几十种动植物都可成为花尾榛鸡的美味佳肴。但严冬到来地面被冰雪覆盖时,花尾榛鸡几乎完全是在树上觅食,食物种类也大大减少。
    野生花尾榛鸡雏鸡食物中,动物性饲料占主要部分。在雏鸡出壳后的第一周内,常以蜘蛛、蚂蚁、夜蛾幼虫、孑孓和叶蜂幼虫为食。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采食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以及多种植物的浆果,90日龄后则与成年鸡的食性无差别。
    在野生条件下,花尾榛鸡食量很大,每天采食时间很长,饱食后嗉囊膨大如球,重量接近60克,约为体重的1/6。

  • 第19题:

    花尾榛鸡霍乱病(巴氏杆菌病)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花尾榛鸡极易感染巴氏杆菌而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发生较多,各种禽类均易感。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死亡率较高。
    最急性型的病例几乎不见任何临床表现,偶见突然倒地挣扎、扇动几下翅膀就死亡。
    急性型表现食欲减退,但饮欲增加,羽毛蓬乱,精神沉郁,翅膀下垂,有时候剧烈腹泻,粪便灰绿色或灰黄色,可能带有血液。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髯、冠发紫。常在1~3天内死亡,慢性型主要以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多见。病理剖检时,最急性型看不到明显病变,急性型可见皮下组织、腹膜、心外膜、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肿大,呈棕黄色,质地变脆,表面散在大量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点,十二指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直肠和泄殖腔出血和溃疡,肺脏可能淤血或水肿,卵巢变性或坏死,卵泡浅黄色或棕色,有的呈菜花样。目前的禽霍乱油苗及禽霍乱—鸡新城疫二联油乳剂苗应用效果较理想,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保护率75%~80%,免疫期3~5个月。发病时用磺胺类、恩诺沙星、喹乙醇,氟苯尼考均有较好疗效。如用安氟尼(氟苯尼考溶液)100毫升/瓶兑水200千克,连饮3~5天。但为了对症治疗,发病后应该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 第20题:

    花尾榛鸡的活动有哪些时空特性?


    正确答案: 经研究观察,花尾榛鸡的活动规律与太阳的升落有及其密切关系。一般是在早晨日出前半小时左右开始活动,在晚上日落前1小时左右停止活动,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花尾榛鸡行动敏捷,善于奔走,常常一溜小跑。飞翔能力不是很强,一般飞翔距离在20~30米左右,高度多不超过10米,即便是惊恐时最远距离也不超过50米。花尾榛鸡的活动范围一般与食物的存在程度有关。在食物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花尾榛鸡尽量不离开一定的范围,只有在食物来源不足的情况下,才扩大范围,夏季多在几百米范围内,冬季食物较贫乏时,可能要超过500米。

  • 第21题:

    花尾榛鸡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正确答案: 雏鸡阶段:1~30日龄。
    育成鸡阶段:30~90日龄。
    成年鸡阶段:90日龄(3月龄)后。

  • 第22题:

    癌细胞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细胞体积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或多核现象.核内染色体呈非整倍态,某些染色体缺失,而有些染色体数目增加。
    正常细胞染色体的不正常变化,会启动细胞凋亡过程,但是在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出现障碍,也就是说癌细胞具有不死性

  • 第23题:

    花尾榛鸡怎么筑巢?


    正确答案: 野生花尾榛鸡4月末或5月初交尾后便开始营巢,巢筑在山坡阳面树林中的树根或倒木旁(主要筑于树的基部),或在杂木林、灌木丛的地面。挖穴为巢或利用原有的小坑,建筑材料为枯枝、落叶,内铺以细枝、松叶、干草、羽毛等。巢的直径多为18~22厘米,深度5~7厘米。花尾榛鸡将巢伪装的很严密,难以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