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社会的行为是()。
第1题: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 。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C.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D.实施了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的人
第2题:
第3题:
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第4题: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统计行为,是统计违法行为。()
第5题:
关于吸毒的危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第6题: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第7题:
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
第8题: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9题: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第10题: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一般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般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我国刑法将犯罪界定为( )。
A.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轻微危害社会的行为
C.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D.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第14题: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第15题: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第16题:
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
第17题: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
第18题: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第19题:
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先换质后换位,得到()。
第20题:
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人。
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实施了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的人
第21题:
第22题:
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第23题:
预防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强迫相对方履行行政义务
制止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
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