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副伤寒概述”相关问题
  • 第1题:

    伤寒和副伤寒的疾病概述


    参考答案: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多。病后获持久免疫力。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三种,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型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甲、乙主要引起肠黏膜炎症性改变,溃疡少而表浅,肠出血、肠穿孔较少发生。炎症病变广泛,以胃肠炎或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较多。副伤寒丙较多侵犯肠外组织及器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可引起骨、关节、脑膜、心包、软组织等处的化脓性迁徙灶,其次为胃肠炎型。

  • 第2题:

    具有Vi抗原的沙门菌是

    A、甲型副伤寒杆菌

    B、乙型副伤寒杆菌

    C、丙型副伤寒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猪霍乱沙门菌


    参考答案:CD

  • 第3题:

    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 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 第4题: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靶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以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基本特征。久病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坏,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2.分类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倾向,多见于青少年,少有肥胖,起病常较急,症状常明显,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指标阳性(ICA、IAA、GAD等),需要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为主,多伴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常有阳性家族史。多见于成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多肥胖,少有自发酮症倾向,早期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后期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 第5题:

    概述法概述什么?


    正确答案: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在景点旅游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城市概况”,也不是接到旅游者的“车上导游”或“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点中的景观而做的一种铺设。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座落位置、景物布局、游览路线、休息用餐处、集合登车地点等。

  • 第6题:

    肥达试验结果:H1:640,O1:320,A1:80,B1:80,该病人可能是()

    •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B、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C、回忆反应
    • D、伤寒
    • E、预防注射

    正确答案:D

  • 第7题:

    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

    • A、伤寒
    • B、甲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 C、乙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 D、丙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 E、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问答题
    副伤寒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是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2.病原学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鞭毛抗原,分别为A、B、C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尔感染动物。3.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
    (3)人群易感性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
    (4)流行特征基本与伤寒相同。
    4.病理副伤寒甲、乙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较轻,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体内其他脏器常有局限性化脓病变,可见于关节、软骨、胸膜、心包等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概述法概述什么?

    正确答案: 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在景点旅游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城市概况”,也不是接到旅游者的“车上导游”或“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点中的景观而做的一种铺设。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座落位置、景物布局、游览路线、休息用餐处、集合登车地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疾病中可用肥达试验进行协助诊断的是()
    A

    伤寒

    B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

    斑疹伤寒

    D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E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伤寒和副伤寒的疾病概述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伤寒、副伤寒伤寒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伤寒是伤寒杆菌污染了水或食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常年发病,但以夏秋季为主。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2.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中的D族。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0C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患病者极少。
    (4)流行特征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及青壮年居多。
    4.病理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伤寒细胞",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若伤寒细胞聚积成团,则称为"伤寒小结"。除肠道病变外,肝、脾也非常显著。胆囊呈轻度炎症病变。少数患者痊愈后伤寒杆菌仍可在胆囊中继续繁殖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心脏、肾等脏器也有轻重不一的中毒性病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肥达试验结果:H 1:640,O 1:320,A 1:80,B 1:80,该病人可能是 ( )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B、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回忆反应

    D、伤寒

    E、预防注射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其有Vi抗原的沙门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副伤寒沙门菌

    C、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D、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E、猪霍乱沙门菌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副伤寒概述


    答案:
    解析:
    1.概念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2.病原学 副伤寒的病原体有3种,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鞭毛抗原,分别为A、B、C抗原。在自然条件下,副伤寒杆菌一般只能感染人类,仅偶尔感染动物。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与伤寒大致相同,但以食物传播较为常见。
    (3)人群易感性 成年人中以副伤寒甲为多,儿童易患副伤寒乙。
    (4)流行特征 基本与伤寒相同。
    4.病理 副伤寒甲、乙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大致与伤寒相同,副伤寒丙的肠道病变较轻,肠壁可无溃疡形成,但体内其他脏器常有局限性化脓病变,可见于关节、软骨、胸膜、心包等处。

  • 第16题:

    伤寒、副伤寒的病原体为()。

    • A、伤寒沙门菌
    •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C、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D、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 B、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 C、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 D、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疾病中可用肥达试验进行协助诊断的是( )

    • A、伤寒
    • B、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C、斑疹伤寒
    • D、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 E、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正确答案:A,B,D,E

  • 第19题:

    男,36岁。发热半个月。热型不规则,伴有轻度腹泻。血白细胞正常。肥达反应:"O"1:320,"H"1:80。副伤寒A1:80,副伤寒B1:640。外斐反应OX191:40.临床诊断首先考虑()

    • A、伤寒
    • B、副伤寒甲
    • C、副伤寒乙
    • D、副伤寒丙
    • E、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肥达试验结果:H1:640,O1:320,A1:80,B1:80,该病人可能是( )
    A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B

    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副伤寒

    C

    回忆反应

    D

    伤寒

    E

    预防注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B

    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C

    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D

    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概述

    正确答案: 1.概念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靶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以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基本特征。久病时可引起多个器官损坏,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2.分类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有酮症倾向,多见于青少年,少有肥胖,起病常较急,症状常明显,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指标阳性(ICA、IAA、GAD等),需要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为主,多伴有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常有阳性家族史。多见于成年人,早期症状不典型,多肥胖,少有自发酮症倾向,早期血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后期血清胰岛素水平也有下降。
    (3)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不主张做第三次OGTT。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
    A

    伤寒

    B

    甲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C

    乙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D

    丙型副伤寒杆菌所致副伤寒

    E

    斑疹伤寒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伤寒、副伤寒的病原体为()。
    A

    伤寒沙门菌

    B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C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D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