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第1题:
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第2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王国维所说的()
第3题:
根据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属于()
第4题: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5题: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从作品中物我关系的角度,将意境分为()
第6题:
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是()。
第7题:
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第8题:
有意境的世界
有意象的世界
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第9题:
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第10题: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有我无我之境
无我有我之境
第11题:
创造意象世界
创造形象世界
创造抽象世界
创造意境世界
第12题:
雄浑之境
冲淡之境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古朴之境
第13题:
试述在意境的表现形态上,王国维将其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类,以实例分析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和特点: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上,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它们的特点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境界”是一个情景交隔的世界,其中有一个抒情主人公,有我之境中抒情主人公比较明显,内心情感激越,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贯注到客观景物之中,使客观对象成为主体对象化的产物,物的本质成为人的本质,主体完全占有对象,主体不以写景为宗旨,表现出强烈的主观精神,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主体的情感吃不开动态,表现出的壮美或崇高。
无我之境,是指诗人受到娴静优美和景物的感染,从而在冷静中回味的一种境界,是诗人以纯粹的感觉去领略客观景物的结果,无我之境中的主客体完全融为一体,主体隐于景物之中,是一种优美。
略
第14题:
文学艺术形象中的至境形态有()。
第15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王国维所说的()
第16题:
杜甫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意境类型上属于()。
第17题: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第18题:
将意境分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学者是()
第19题:
创造有我之境
创造无我之境
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第20题: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虚拟之境
真实之境
第21题:
有我之境
无物之境
无我之境
有物之境
第22题:
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