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A、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题目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

  • A、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B、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C、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相关问题
  • 第1题:

    贾谊,洛阳人。层受学于李斯的弟子河南吴公。又因吴公的举荐,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代表作是《过秦论》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贾谊的货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汉初出现了货币贬值问题。文帝时围绕货币铸造权,进行了激烈争论。贾谊是反对私铸的代表。他认为私铸会使货币更加混乱,会使百姓多从事铸钱,妨碍农业生产。他反对私铸,但不赞成专靠法律禁止私铸。他主张政府垄断币材,“勿令铜布于天下”,他提出了“法钱”的概念,所谓“法钱”就是标准的本位货币,具有标准的规定的形式、重量、与成色。他已认识到货币流通的客观性质,专靠法律权力,不足以解决货币问题。他首先认识到货币的材料问题,并明确了货币的流通价值与铸造成本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货币的名义价值与铸造成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额,这个差额引起私铸,因此政府要垄断铸币权。他提出,私铸使农民“释其耒耨”,减少农业生产,继承了管子的轻重理论,认识掌握货币,可以调节万物的供需,可以平衡物价,并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第3题: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里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请问汉文帝向其请教的是什么?()

    • A、鬼神问题
    • B、政治问题
    • C、军事问题
    • D、经济问题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贾谊和晁错提出的增加国家粮食积累的措施有()

    • A、驱民归农
    • B、入粟受爵
    • C、禁奢侈风气
    • D、轻徭薄赋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贾谊是公元前117年西汉杰出的()家,时任长沙王太傅,现在的贾谊纪念馆是其以前住的地方。

    • A、军事家
    • B、政治家
    • C、思想家
    • D、文学家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绝对购买力平价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


    正确答案:决定的基础

  • 第7题:

    单选题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

    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

    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

    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

    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大臣()上奏折《治安策》,告诫汉文帝注意诸侯王的权力扩张威胁朝廷。
    A

    晁错

    B

    萧何

    C

    吕禄

    D

    贾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里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请问汉文帝向其请教的是什么?()
    A

    鬼神问题

    B

    政治问题

    C

    军事问题

    D

    经济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即为汉文帝的博士。李商隐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喻的便是汉文帝与贾谊之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贾谊的货币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汉初出现了货币贬值问题。文帝时围绕货币铸造权,进行了激烈争论。贾谊是反对私铸的代表。他认为私铸会使货币更加混乱,会使百姓多从事铸钱,妨碍农业生产。他反对私铸,但不赞成专靠法律禁止私铸。他主张政府垄断币材,“勿令铜布于天下”,他提出了“法钱”的概念,所谓“法钱”就是标准的本位货币,具有标准的规定的形式、重量、与成色。他已认识到货币流通的客观性质,专靠法律权力,不足以解决货币问题。他首先认识到货币的材料问题,并明确了货币的流通价值与铸造成本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货币的名义价值与铸造成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额,这个差额引起私铸,因此政府要垄断铸币权。他提出,私铸使农民“释其耒耨”,减少农业生产,继承了管子的轻重理论,认识掌握货币,可以调节万物的供需,可以平衡物价,并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贾谊是公元前117年西汉杰出的()家,时任长沙王太傅,现在的贾谊纪念馆是其以前住的地方。
    A

    军事家

    B

    政治家

    C

    思想家

    D

    文学家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臣()上奏折《治安策》,告诫汉文帝注意诸侯王的权力扩张威胁朝廷。

    A.晁错

    B.萧何

    C.吕禄

    D.贾谊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评价贾谊“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的是()。

    • A、班固
    • B、汉文帝
    • C、吴公
    • D、司马迁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即为汉文帝的博士。李商隐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喻的便是汉文帝与贾谊之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贾谊是()年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时任长沙王太傅。

    • A、公元前117年
    • B、公元117年
    • C、公元前119年
    • D、公元119年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汉文帝时,上《治安策》的政论家是()。

    • A、晁错
    • B、主父偃
    • C、仲长统
    • D、贾谊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评价贾谊“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的是()。
    A

    班固

    B

    汉文帝

    C

    吴公

    D

    司马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贾谊是()年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时任长沙王太傅。
    A

    公元前117年

    B

    公元117年

    C

    公元前119年

    D

    公元119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
    A

    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汉文帝时,上《治安策》的政论家是()。
    A

    晁错

    B

    主父偃

    C

    仲长统

    D

    贾谊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绝对购买力平价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

    正确答案: 决定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