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ms。
第1题:
正常肌肉在针电极停止活动后,插入活动
A.持续时间少于100ms,振幅小于1000μV
B.持续时间少于200ms,振幅小于2000μV
C.持续时间少于300ms,振幅小于3000μV
D.持续时间少于400ms,振幅小于4000μV
E.持续时间少于500ms,振幅小于5000μV
第2题:
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 )ms。
A.20~50
B.30~60
C.40一70
D.70一80
第3题:
第4题:
声波刺激作用的时间对听觉阈值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ms.
A10——35
B20——40
C35——50
D20——50
第5题:
聋儿培建的正确程序是()。
第6题:
在雷云对地放电的过程中,主放电阶段()。
第7题:
BSC依靠哪一个参数识别MS所报告的相邻小区信号强度为所需要测量的小区信号强度()
第8题:
放电电流最小,持续时间最短
放电电流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放电电流最大,持续时间最短
放电电流最小,持续时间最长
第9题:
声音识别——声音理解——声音辨别——声音觉察;
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理解——声音觉察;
声音理解——声音觉察——声音辨别——声音理解;
声音觉察——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理解;
声音觉察——声音辨别——声音识别——声音理解。
第10题:
10——35
20——40
35——50
20——50
第11题:
20~50
30~60
40~70
50~80
第12题:
13
14
15
16
第13题:
A. CGI
B. CB
C. BSIC
D. MBCCHNO+BSIC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关于声级计的表头响应,描述正确的是()。
第17题:
儿童聆听技能的发展的顺序为()。
第18题:
什么时候使用IMEI?()
第19题:
如果MS1与MS2分别占用BSC1与BSC2进行通话,对BSC1进行环回调试,环回测试中用户感知的正常状态为()
第20题:
关键工作,紧前工作持续时间
关键工作,最短持续时间
非关键工作,紧后工作持续时间
非关键工作,最短持续时间
第21题:
向MSC侧环回,MS1听到MS2的声音,MS2听到MS2的声音
向MSC侧环回,MS1听到MS1的声音,MS2听到MS1的声音
向BTS侧环回,MS1听到MS2的声音,MS2听到MS2的声音
向BTS侧环回,MS1听到MS1的声音,MS2听到MS1的声音
第22题:
声音辨别→声音觉察→声音识别→声音理解;
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觉察→声音理解;
声音理解→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觉察;
声音觉察→声音辨别→声音识别→声音理解;
声音识别→声音理解→声音辨别→声音觉察。
第23题:
按灵敏度可分为慢、快、峰值保持三种;
快挡表头响应很接近于人耳听觉器官的生理平均时间,声场测听时用“快挡”;
慢挡用于测量持续时间较长的脉冲音,如冲床、按锤等;
峰值保持挡的表针上升时间大于20ms,用于测量波动较大的不稳态声音,测得的数值为峰值;
快挡表头的时间最短,用于测量持续时间很短的脉冲音,如爆炸声。